文:印安(陈伯安老师)
![](https://img.haomeiwen.com/i9967683/67fceebe317471c9.jpg)
“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老作家严文井的这段话,把寓言的魅力和作用十分生动而且深刻地表述出来了。
在我所读过的寓言中,有几则寓言特别有趣,经久难忘。
一则寓言出自《庄子》。说的是一个名叫朱泙漫的人,一心想学到天下最高超的技艺。学什么呢?有人指点他说,天下最高超的技艺莫过于“屠龙”了,因为龙是神物,腾云驾雾,如果能把龙杀死,就成了天下最有本事的人。朱泙漫信以为真,于是四处寻觅,终于找到了所谓“屠龙”大师友离益,拜在他门下。朱泙漫倾其家中所有,苦苦学了三年。出师以后,逢人便夸说自己学到了屠龙妙术。但天下哪有真正的龙呢?这位屠龙英雄只好望龙兴叹了。
一则寓言出自明代冯梦龙辑录的《广笑府》。说的是有一个人望子成龙心切,嘱咐他的儿子,今后一言一行都要跟着老师学。有一次,他招待儿子的老师吃饭,命儿子在一旁伺候。儿子牢记父亲“一言一行都跟着老师学”的教诲,老师吃,他也吃;老师喝,他也喝;老师转身,他也转身。老师看着他亦步亦趋的样子,不禁放声大笑,搁下筷子打了个喷嚏。他也学着老师放下筷子,但怎么也打不出喷嚏来。于是,他便作揖对老师说:“这妙处实在是难学呀!”
还有一则寓言出自明代浮白斋主人辑录的《笑林》。这则寓言借囊萤、映雪的故事进行新编,说的是晋朝有两个读书人,一个叫车胤,一个叫孙康。因为家贫,无油点灯,车胤夏夜就用纱囊装着萤火虫照明读书;孙康冬夜就借着雪的反光读书。有一天,孙康去拜访车胤,没有见到车胤,就问他到哪里去了,看门的人说:“出外捉萤火虫去了。”不久车胤回访孙康,看见孙康悠闲地站在院子里,便问道:“为什么不读书呢?”孙康说:“我看今日这天气,不像要下雪的样子。”
我想,凡看过这几则寓言的人都会哑然失笑。失笑之余,会不由自主地揣摸其中的寓意。我揣摸再三,这三则寓言串在一起,正好从三个方面说明了读书治学的道理。
一是告诉我们学什么。以天下之大,要学的知识和技艺真是太多了。学习的大忌是急功近利,是想入非非,是不切实际。要想真正学到一点东西,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否则,就会像朱泙漫那样,空怀屠龙绝技而贻笑天下。
二是告诉我们怎样学。学习和读书是创造性的劳动,求师也好,求知也好,都应该求其精髓而弃其皮毛,就像齐白石画画一样,求神似而不求形似,真所谓:“学位者生,似我者死。”如果像寓言中的那个蠢儿子一样,只会跟着老师亦步亦趋,那是会一事无成的。
三是告诉我们为什么学。读书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其目的是求得真知,服务社会。不能装模作样,不能只重形式、不求实效,更不能华而不实、沽名钓誉。如果像寓言中的孙康那样,一心只想着保住“映雪”的美名,不下雪就不读书,那就不仅仅是可笑,而且十分可悲,令人唾弃了。
萃辰天心书院,愿国学智慧走进千家万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