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斩获奥斯卡的《寄生虫》让主演宋康昊受到全世界的瞩目,但其实在这之前,宋康昊已然是韩国人心中当之无愧的影帝。
作为韩国三大影帝之一的宋康昊,人称饼叔,相貌平平、身材松垮,却在韩国电影市场有着无可匹敌的票房号召力,尤其擅长演绎平凡的小人物。
今天推荐的电影《出租车司机》由宋康昊主演,根据韩国历史上的真实事件改编,当年一经上映便引发轰动,是韩国2017年首部观影人数破千万的电影。
甚至,电影上映后,韩国前总统全斗焕的亲信总统府青瓦台的前秘书闵正基通过媒体称光州事件为暴动,并谈论起法律应对,从而引发公愤。之后,韩国法院以四月份出版的《全斗焕回忆录》歪曲和贬低光州事件为由,下令禁止出版和发行该书。
然而,这样的一部佳作,由于敏感原因,在豆瓣和时光网均被删除条目。如今,只能在IMDB和烂番茄上才能找得到这部电影的相关资讯。
电影讲述了1980年发生在韩国光州的民主化运动。
巧合的是,由宋康昊主演的另外两部电影《孝子洞理发师》和《辩护人》都涉及到光州民主化运动事件。
《孝子洞理发师》被称为韩国的《阿甘正传》,故事发生在朴正熙总统执政期间,宋康昊扮演朴正熙总统的私人理发师,见证了韩国长达18年的经济腾飞和军事独裁统治。这是发生在《出租车司机》之前的故事。
《辩护人》则发生在80年代,宋康昊饰演的辩护律师正是为在80年代的民主化运动中受到军方残害的大学生做辩护。
宋康昊在三部电影中分别饰演理发师、辩护律师、出租车司机,甚至“无缝衔接”了韩国60-80年代的历史。
1979年10月,大韩民国结束了朴正熙总统长达18年的独裁统治时代,尽管朴正熙总统实现了长达十八年的经济腾飞,但他却不允许任何民主化运动,经常逮捕和拷打异见者。人民原本期待迎来民主,然而时任陆军保安司令的全斗焕将军却密谋策划双十二政变,企图掌握政权继续实施军事独裁统治。这一举措引起韩国国内一片哗然,民众们聚集抗争,要求全斗焕下台。
1980年5月17日,全斗焕将军宣布韩国全境实施戒严,禁止一切政治行动,并逮捕了金大中、金泳三等运动领袖。
1980年5月18日,全斗焕的亲信军队包围了抗争最激烈的光州市,并逮捕了多名大学生,造成数名学生死亡,军警们肆无忌惮的打人甚至枪杀市民。军队的暴行引发了民众的怒火,愤怒的光州人民拉开了5·18光州抗争的序幕。
全斗焕将抗争的百姓定义为“暴民”,将抗争扭曲为“暴动”。与此同时,南韩政府极力封锁媒体消息,严令不得有任何针对戒严军的负面报道,不得有任何支持学生抗议或将其正当化的报道,电话线被切断,记者更是受到政府的严密监控,新闻媒体在政治高压下或者保持沉默,或者肆意歪曲事实、埋没真相。光州惨状遭到掩盖,民主运动被恶意曲解,韩国国内和国际社会并不清楚事件的真相。
宋康昊饰演的金四福是一名出租车司机,妻子早年病逝,他和女儿相依为命。时值大学生街头示威,金四福的工作量变少了许多,家里的生计愈发艰难,已经拖欠了四个月的房租。
一天,金四福偶然得知一名外国人出十万的高价包出租车去光州,便截胡了这笔诱人的生意。
抵达光州。眼前的光州萧条破败,涂鸦和宣传单四散。路上,金四福遇见一伙载着伤员去医院的大学生。外国人表示要采访他们,金四福这才知道这位外国男人彼得原来是德国广播公司的记者。
金四福觉得正经读书才是大学生的本分,示威抗议简直就是吃饱了没事干,韩国并没有什么问题,甚至韩国人应该对现在的生活感恩戴德,是大学生们不守本分才致使军方打压。为了自己和车子的安危,金四福不愿置身其中,于是在拿到一半的钱之后丢下彼得偷偷调转车头决心自己返回汉城,却在途中遭到其他出租车司机的指责,无奈之下金四福只能继续载着彼得在光州拍摄。
1980年5月20日下午,光州锦南路。愤怒的光州人民爆发了大规模的示威运动,南韩政府出动大批军人暴力打压。彼得用摄像机及时记录下了一切。
1980年5月20日晚上,愤怒的光州人民烧掉了政府的傀儡光州MBC电视台。南韩政府出动大批军警和武器打杀平民,枪林弹雨中,手无寸铁的百姓一个个倒在血泊中。
金四福亲眼目睹这一切。可即便如此,他也只是个出租车司机,无力改变什么,他没有能力保护光州市民,唯一能保护的,只有自己的女儿。
第二天,金四福趁彼得睡着,偷偷溜出门,准备独自返回汉城。路上他听人说起,大家都认为是暴民抗议让无辜的军人死掉。光州的报纸上竟然登载着“光州抗议事件之不良分子与暴民:五名军警死亡”,丝毫没有提及军警迫害百姓之事。
一路上,金四福陷入两难困境。一方面,他记挂着女儿,不想牵连进去,不希望女儿失去唯一的亲人和保护。一方面,光州的惨状历历在目,而百姓却被媒体愚弄。
一番挣扎下,金四福最终调转车头,回到光州。
光州城内,军人大肆屠杀百姓。金四福的使命是将完成拍摄的彼得载回汉城机场,一番遇险后,金四福成功将彼得送抵机场,彼得所拍摄的十卷胶卷随之公诸于世,光州事件的真相被公开。
韩国电影向来热衷于关照历史和现实。
《出租车司机》根据韩国历史上的5.18“光州惨案”改编。
当年的光州事件被称为韩国历史上最悲惨也最可耻的事件。
当时的报告称有154人死亡,3000多人受伤。但据如今的调查数据显示至少有606人死亡,近2万人受伤。
直到1988年,韩国国会举行听证会,时隔八年,光州事件的全部真相才正式大白于天下。尽管光州民主化运动以失败告终,但它无疑化作了韩国民主政治的里程碑。
作为本片的核心人物,金四福的形象取材于真实的历史,但无疑添加了很多戏剧改编。整部电影没有金句,导演张勋的视听语言也并不出彩,可以说全靠剧本中金四福这个人物撑住整部电影。
金四福是一个小人物,是千千万万个普通的出租车司机里的一个。他爱钱,爱贪小便宜,喜欢讨价还价,有点诙谐搞笑,有些市侩气息,是一个接地气的小市民形象。金四福搭乘彼得去光州的目的不是为了民主和正义,作为一个寻常的小人物,他做事情的出发点和源动力与我们绝大多数人一样,为了赚钱,为了交房租,为了养家糊口过上更好的生活。
金四福没有什么大的理想抱负,也安于现状,甚至觉得“没有哪个国家比韩国更好了。”
当看见大学生运动时,金四福开着车子掉头就跑。比起示威运动,他更在乎自己和车子的安危。
当记者拍摄光州市民对抗戒严军时,镜头并非对准戒严军,而是聚焦一旁的金四福。枪炮声混杂着哀嚎声,烟雾笼罩整座城市。金四福却盘腿坐在一边,吃着光州市民送的小吃,还不停夸赞说好吃,仿佛周身和平宁静。
因为金四福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按照他的逻辑,韩国社会是很合理的,不是军人们暴力对待光州百姓,而是那些大学生们吃饱了没事干不读书非要示威游行才致使军人们镇压。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就好像孩子不听话非要闹事结果挨了父母的一顿毒打一样。
在金四福看来,罪魁祸首不是打人的父母,而是闹事的孩子。
直到亲眼目睹军警残害光州市民,眼见一个个无辜的百姓倒在血泊中,听到百姓口耳相传的虚假新闻,金四福原最初的意志开始动摇了。
电影的最后,出租车司机已经不再指的是金四福一个人了。
每一个平凡卑微的小人物,因为自己的善念,最终做出选择,他们汇聚成历史的洪流,正是这些卑微平凡的小人物举着义旗踏过血河,一步步推动着国家的变革,最终实现民主化的趋势。
电影中另一个重要人物记者彼得也是反英雄式的人物。
当大学生问彼得为什么会想要当记者,彼得的回答不是什么为了正义,为了真理真相之类冠冕堂皇的话。彼得当记者的理由简单粗暴,为了钱。
人生在世,多少人为五斗米奔波劳碌。从来都没有天生的英雄,所谓正义无非是一个个善念的抉择,也正是无数个普通人的善念,让人类民主化的进程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