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回学校读书去了,重新回归两人世界,有一些好处。其一是不用考虑每天吃什么,小孩在家一日三餐都要有所考虑,不能太简单,菜式也不能经常雷同,否则会引发“抗议”。两个人则没有这份担忧,从单位食堂打一份饭菜回来(18元一份,份量和品种还可以),自己再顺手炒一份,吃饭的问题便解决了,少操了好多心。其二是可以到小孩房间睡觉。小孩房间陈设简单、空间不大,一床一书桌一衣柜,是读书睡觉的好地方,躺在床上有一种被空间包容的感觉,内心舒服自在,我挺喜欢的。
只是小孩平时对打扫卫生不太主动,两个月的暑假下来,房间里面乱七八糟的。昨天下午把小孩送到高铁站坐车后,回到家里第一件事情就是打扫她的房间,用了一个多小时进行彻底清理。首先是清理书桌,把我要读的书整整齐齐码在书架上。最近又从网上买了四五本书:《山茶文具店》《今天也要认真过生活》《认知驱动》《塔木德》《熵增定律》,准备好好开始看书生活。
接着是清理床铺,把小孩的床单、被子、枕头全部换掉,换上了我喜欢的凉席、软枕和空调被,凉席还用浸湿的毛巾反复擦拭了几遍。阳台飘窗上散落各种各样的杂碎件,全部清空打包,用抹布反复擦拭瓷砖上的点滴污痕。地板上的头发丝真的很多,用胶棉拖把打湿以后细细拖干每一寸角落,墙角和家具的细缝都不放过。最后用比较干净一点的抹布,对床头靠垫、座椅和书架一一抹拭干净。一整场高效的“战斗”下来,整个世界都干净亮堂了!
“宜将剩勇追穷寇,默可沽名学霸王”,打扫完小孩的房间以后,我一鼓作气把其他的房间、客厅、厨房全部清理了一遍,让所有的物件各归其位,最后清理出来了两大袋满满的垃圾。从生活习性方面来讲,我是一个非常崇尚“断舍离”的人,只要是用不着的东西,都想第一时间处理掉。可惜我的家属生活习性与我完全相反,保持家里囤积的东西越来越多,为这事还经常闹出点小矛盾。我们当然懂得,生活是一种相互迁就,也领悟到——如果生活习性相似的人生活在一起,幸福感应该会更强一些。
我个人身上的优点并不多,相反还显得很少,但是爱干净、爱搞卫生是我为数不多的一个优点和习惯,而且长年累月坚持下来了,这可能跟我有点小小的洁癖有关吧。只有在干净舒适的环境里面,我才能舒心地生活和做事情,才能从内心深处慢慢溢出一些幸福感出来。我见过很多生活环境和自身穿着打扮比较邋遢的人,特别是那些善于制造垃圾的人,他们只要在某个地方稍微停留多一点时间,围绕他的周边就会制造出一堆“垃圾”出来,真是让人感到叹服!我认为这些人在思维逻辑条理上出现了问题,并且不可以托付于重任。
每天开展清洁打扫,肯定要占用不少的时间。如何最快速地把卫生搞完?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不能把搞卫生看成一件苦役,而要把它想象成是让自己开心的事。垃圾不扫,它永远在那里,而且会越来越让你添堵。还可以把搞卫生看成是锻炼身体的一种方式,反正是要健身的,搞搞卫生全身活动。其次要提升搞卫生的效率,以前我的效率比较慢,而且抓不住重点,花费的时间比较长,现在则快了很多了。最后还要做到言传身教,在打扫的同时,要当面提醒家里人尽一点自己的责任,时时提醒之,有时也会起到一定的触动。当然,这最后一点只能靠运气。因为人的开悟程度是不同的,有时候他们意识不到这一点——不管与任何人相处,最重要的是要表现出勤劳。尤其是家里内部人,这简直就是一条铁则。我们当然也知道,人的言语行为都是有惯性的,人除非突然开悟了,否则很难被改变,在这种情形之下,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这就需要不断的磨练。
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所有意志和性格的砥砺,只有在行动和做事中才能达成。至于谁做的多谁做的少,大可不必在意和纠结。
讯飞语音输入60分钟,全文1500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