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投资者送来6个亿,却不关心你怎么赚钱?

投资者送来6个亿,却不关心你怎么赚钱?

作者: 伟大的亨特张 | 来源:发表于2017-09-14 13:04 被阅读13次

    相信各位都骑过共享单车吧?前天,共享单车领域诸强之一的摩拜,又搞到钱了。

    而且,别人一搞就搞来6亿美金。这应该是共享单车历史上最大单笔融资,融资后,摩拜估值已经超过了20亿美元。


    拿到钱了,创始人自然要公布雄心勃勃的计划,摩拜老大王晓峰说了,新一轮融资将帮助摩拜单车在三个方面提速。哪三个方面呢?

    1)摩拜将加速国际化进程,计划到2017年底服务全球200个城市,将出行智能解决方案带给更多用户;

    2)摩拜携手全球领先的物联网合作伙伴,加速推动移动物联网技术的进步和实景应用;

    3)摩拜将在人工智能、智能硬件等领域加速战略布局和技术创新,提高技术壁垒、扩大领先优势,给用户带来完美的体验。”


    孔叔给大家总结一下这段话的三个意思。第一,我不仅要在国内玩了,摩拜还要继续在国外玩,而且要玩得更快,让更多老外骑摩拜;第二,摩拜马上要找其它巨头合作;第三,摩拜不仅要玩单车,以后还要进入更多创新领域。

    摩拜单车

    怎么样,这是不是和之前孔叔说过的公司做大都要走向生态是一个道理?

    但大家有没有发现,这几点,唯独没有在谈盈利的问题。这是为啥呢?

    凭借着“国际化+大数据+人工智能”这样的绚丽外衣,资本和风投们在中国复制着一个又一个估值的神话。

    如今在中国,融资规模不在 10 亿人民币以上规模,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风口上的创业者。

    孔叔一直很纳闷,现在做融资新闻发布的创业媒体特别多,怎么就没有人做个发布「烧钱新闻」的媒体呢?

    比如标题可以这样写:《独家!摩拜宣布 6 月份烧掉 1 亿美金,距离花光最后一分钱还有 18 个月零三天》,转天摩拜单车就怼上:《首发!ofo宣布烧掉 2 亿美金,距离花光最后一分钱依然有 19 个月零 18 天》。就像俄罗斯轮盘赌,看谁能留下最后一口气,好看!

    孔叔可没说笑话,如果按接地气的说法,公布融资是一本正经地装逼,那通过种种广告平台来间接传递自己公司的烧钱能力,这就是高级装逼。

    试问一个创业者如果敢明目张胆地谈融资、敢逼格满满地去烧钱,还有是他不敢做的事情吗?


    还真有,谈赚钱。

    就像摩拜不谈盈利一样,不谈赚钱其实是有“光荣”传统的。

    1999 年,红杉的合伙人问谷歌创始人,搜索怎么盈利?两位创始人说还不知道,但红杉还是投了。

    2000 年,IDG的合伙人问马化腾,QQ怎么盈利?马化腾说不知道,但IDG还是投了。

    ……

    几乎每个我们能叫出名字的互联网大佬,再融资时都曾被投资人问过这个问题。当然结局是无一例外,他们都拿到了投资。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进,谈赚钱这个问题已经越来越不接地气,似乎也越来low。在投资人的必问清单上,越来越靠后,甚至根本不问——投资人只关心用规模、市场份额、估值增长,至于赚不赚钱、每年乃至每天亏多少钱,反而没人关心了。

    当然,孔叔也需要补充一下,摩拜虽然不提怎么赚钱,但其赚钱能力确实还是有的。我们简单算笔账就知道,摩拜每天单车的复用次数能达到3-5次,我们按3次计算,每次一块的用车成本,一辆车单日收益是3元,一年就超过1000元,如果按照20%的丢失率和20%的车辆维修成本计算,一年也收益也有500元左右。

    如果下一步摩拜扩大规模,降低车辆成本将更有盈利空间。何况还没计算摩拜的骑行数据也可以卖钱呢。

    互联网悲剧就是这样,别人有的东西没说,你却以为不存在。一条所谓的的互联网创投法则就这样形成了:只要用户持续增长,当能用钱烧掉所有的同类竞争者时,当它的规模能够统治市场时,自然而然会赚钱,所以也就没必要问了,正所谓「赢家通吃」。

    首先这条法则的产生让互联网这个行业在石器时代就收到了资本的青睐。借此很多平台型公司得以生存下来,谷歌如此、腾讯如此、阿里如此、亚马逊更是如此。

    可以说,没有这些巨头像吃了金丹成仙一样地潇洒成长,互联网可能还停留在农业社会时期。创业者赌对赛道,投资人有耐心,从时间上慢慢顺延,从体量上做大取得成功。大者恒大、赢家通吃。


    过去的7年中(从10年算起),先融钱、再烧钱、最后赚钱,几乎成了所有创业者和投资人对互联网创业的最底层认知,特别是在中国,这个认知几乎等于创业圣经。

    这也是中国互联网创业的主流模式,甚至都没有非主流模式。从团购、到垂直电商、到上门O2O、到外卖、到网络约车、到共享单车、再到如今的共享充电宝,所有创业者和投资人都相信拼到最后,一定有赢家、一定能赚大钱。

    那孔叔就随便说说吧。

    先说美国那边,最近上了全球媒体头条的Uber CEO休假事件,以及众多CXO岗位缺失事件,根本原因就是五个字:烧钱不赚钱。

    Uber是 2009 念成立的,到今年已经 8 年了。

    Uber CEO 卡兰尼克

    美国太远,我们来看看国内。饿了么是 2008 年成立的、美团是 2010 年成立的、滴滴是 2012 年成立的……最少也有五年时间了。哪家不是再不断寻找接盘侠,不,融资方呢?

    再来看看Google、腾讯、淘宝、Facebook、小米,孔叔赌5块钱你们一定不知道这些正真的巨头或者说独角兽,在成立的三年之内就实现了盈利。

    孔叔想要说的其实就是:目前台面上真正呼风唤雨的巨头公司,实际上很小的时候就具备了「赚钱养家」的能力。

    而人们只记住了它们的「貌美如花」。没有人记住巨头们赚小钱的时候,只记住了它们成为巨头、成为平台之后赚大钱的样子了。殊不知没有小钱,哪来大钱?互联网创业的路已经被带歪了。

    2010 年之前,也就是移动互联网创业起来之前,中国与美国的创业投资没什么差别,创业者一般都是拿天使、拿A轮、拿B轮、拿C轮直至上市敲钟,从一级市场到二级市场,各路资本各司其职。

    但 2010 年对于中国来说是个转折点,不仅是因为移动互联网崛起,互联网从PC走向智能手机,还有就是巨头的改变。

    孔叔认为10年的「3Q大战」绝对是个转折点。它直接改变了腾讯的行事风格,也改变了巨头的心态:大变局之下,巨头怕被巨头干掉,也怕被创业者干掉。

    跟大多数人的认识可能相反,在腾讯被称为「山寨大王」的时候,其实是它主动出击的时候。主动出击,即使是抄袭模仿,也意味着心里有数,知道往哪里走。

    而当腾讯、阿里放弃抄袭、围猎,转而疯狂投资创业公司的时候,说明它们心里没底了。因为这是防御性的战略:就算投资打了水漂,也不能让对手抢到金凤凰。

    所以,传统的投资方式,在过去几年迅速变成了:拿天使、拿主流VC的A轮、拿巨头的B轮、然后风口之上合并同类项、超级爸爸最终买单。


    大家好像忘了还有盈利这码事。

    不仅是创业公司被卷进了这股洪流,就连已上市的的公司,依然不能独善其身。58、京东投向了腾讯,高德、优土投向了阿里,去哪儿投向了携程、途牛投向了京东……

    尽早盈利,一定是摆在所有创业者面前的一道宏关。


    那么,你的公司呢?你仔细考虑过怎么赚钱吗——现在怎么赚钱,将来又要如何赚钱?

    如果你知道怎么做,但是却唯独不见效时,我想你是时候需要好好审视你的定位和企业营销策略了。这一点,联系孔叔,我也能帮到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投资者送来6个亿,却不关心你怎么赚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yxd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