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包括金融在内的诸多行业意识到发展“无接触”业务的迫切性,各行各业加快了迈向科技化进程的步伐。
5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的科技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亦指出,疫情既检验了“十三五”期间金融业科技发展成效,也暴露出一些短板和不足。金融数字化转型更为迫切,金融网络安全形势更为严峻,金融业科技治理任重道远。
5月21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在京召开,我国正式进入两会时间。对于金融科技这个热门话题,代表委员们在肯定金融科技助力实体经济的同时,希望进一步强化金融科技的监管体系,并给金融机构更多创新的机会。
从跑马圈地到精耕细作
作为输血实体经济的重要力量,金融机构十分注重发展科技能力。随着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技术日趋成熟,金融机构的科技水平正式进入精耕细作的时代。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保监会原副主席周延礼指出,对于金融机构而言,需要通过科技实现服务、效率、产品等方面的提升。
近年来,线上金融发展势头强劲。以银行业为例,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19年全行业离柜率为89.77%。疫情发生以来,我国银行业等金融机构更是创新产品、打通渠道,基于互联网开展支付缴费、授信审批等业务,支撑疫情期间金融服务不断、保障更强。
全国人大代表、郑州银行董事长王天宇认为,银行业发展正迈入4.0时代,其定位不仅是金融服务的提供者,还是金融生态圈的缔造者、开放银行的建设者。疫情更推动了数字金融服务的迅速发展……众多因素促使银行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以突破经营发展面临的困境。
就资本市场而言,全国政协委员、东方财富信息有限公司董事长其实表示,相对而言,证券行业整体受疫情影响较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证券经纪业务高度线上化。“2013年线上开户放开后,越来越多的证券公司通过自建APP等方式将投资交易线上化。目前,部分券商通过移动终端开户和交易的比例达到90%以上。” 其实指出。
其实认为,互联网行业将未来进入一个与传统经济全面融合发展的新阶段,进而有力推动互联网行业进一步发展,同时也会进一步加快证券业务全面线上化的发展步伐。基于此,其实建议,在金融科技赋能下,借鉴创业板和科创板交易权限线上开通经验,充分利用视频认证、人脸识别、人工智能等身份认证与电子存证技术,加快推动开通各类权限业务线上化办理,最终实现证券业务全面线上化。
就保险领域的科技发展,周延礼以区块链为例指出,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对保险业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区块链技术从本质上解决了互信问题,在保护数据隐私的前提下打破信息壁垒;其二是区块链能够帮助保险业实现降本增效,特别是在疫情后复工复产的关键时期,区块链能够提供更多的科技支撑和风险保障。
在区块链技术快速发展并加速推进应用的同时,其也面临着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挑战。对此,周延礼给出了四点建议:一是加快数据保护统一立法;二是推进建立金融科技行业自律组织,应从自身国情出发,构建符合中国自身发展的数据管理制度;三是传统金融机构应构建完备的数据治理体系;四是新兴金融科技企业应更审慎处理数据。
在利用金融科技防控风险方面,全国政协委员、恒银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江浩然亦指出,目前智能风控已经在各大银行、互联网平台、汽车金融、保险等领域广泛应用,智能风控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风控模型,将模型应用到授信定价、贷前审批、贷后监控、反欺诈等业务流程,不仅提高了金融机构的风控能力,还通过对金融机构各个业务流程的升级改造来协助其形成“数字+服务+场景”的生态模式。
不过,江浩然提示,随着新消费金融、移动支付、电子商务等行业的快速崛起,风口之下也裹挟着大量风险和欺诈。针对上述问题,江浩然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完善智能风控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制框架;二是建立包容审慎监管和柔性监管机制;三是推进智能风控行业自律;四是出台金融业个人数据保护合规操作指南。
金融科技成“六稳”“六保”重要抓手
科技赋能金融业务后,最终目的是服务实体经济。今年以来,相关部门多次提到了金融科技对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如5月14日,围绕关于产业供应链问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强调,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要加强数字技术的支撑,打通痛点。
周延礼认为,数字技术在服务“六稳”“六保”的过程中是很重要的抓手。为此,他建议应该继续加大数字技术研发;围绕区块链认证体系,加强金融机构和科技机构的合作,服务于企业和个人,建立个人的信用金融的数字信用,形成一个信用体系平台;对于金融科技监管,虽然已经开始进行试点,但试点成熟以后要抓紧时间推广。周延礼同时提示,对于数字化抵押品的问题要引起注意。
而在金融科技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普惠金融客户是更能感受到金融业务可达到性变化的客群。
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指出,近期来看,“人力上云”“共享用工”等新模式,可以缓解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困境,增加企业抗风险能力,疏通经济市场的“毛细血管”。同时,强化金融服务的数字化升级,提升金融服务精准性,疏通帮扶中小微企业“最后一公里”。就中长期而言,马化腾认为,做强“云平台”,推动传统中小微企业进行全面化数字化升级,有利于提升中小微企业的整体实力。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行长周振海亦指出,近年来,尽管我国普惠金融发展迅速,取得良好成效,但传统的普惠金融发展模式仍然面临商业可持续性差、供需难匹配、“最后一公里”难以打通等一系列全球性难题。当前,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主导的新一轮技术革命正在世界范围内方兴未艾,数字技术与普惠金融深入融合产生了数字普惠金融,深刻改变了普惠金融的发展方式,数字普惠金融在解决三农、小微企业金融困局等方面发展潜力巨大。
“实践中,数字普惠金融创新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不过,数字普惠金融的本质仍然是金融,虽然实现了对传统金融风险更好的管理,但也可能带来新的风险,必须予以关注,并及时加以监管规范。”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如是说。
由此,对于如何加快推进数字普惠金融的全面发展,周振海建议,在做好顶层设计、加强基层试点的同时,要平衡风险创新、改进金融监管,破解难点痛点、构建良好生态,并要加强金融教育、提升金融素养。
呼吁完善金融科技监管体系
在众多关于金融科技的提案和建议中,亦包括诸多对监管层的希冀,主要建议监管层尽快完善金融科技监管体系,积极协调创新与风控之间的关系。
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在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中,突出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作用,指出“要建立健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行行政管理的制度规则”。
“就金融业而言,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渗透金融业,不断推动新兴金融业态崛起及传统金融业转型升级。当前,金融大数据搜集、整理与应用能力已成为主权大国之间开展金融竞争的主要依托力量,金融大数据治理已成为全球金融治理的重要内容,并成为推动全球金融治理机制变革和演化的重要力量。基于此,应加快构建雄安新区金融大数据中心。”全国人大代表、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行长陈建华建议。
他进一步指出,金融监管体系是现代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国家金融治理水平的最直观体现,构建雄安新区金融大数据中心,可以改变目前各部门、各金融机构、各金融市场分割的“信息孤岛”现象,逐步消除监管盲区。同时,借助雄安新区金融大数据中心,金融监管部门可以解决由于数据信息滞后性、片面性带来的问题,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监管渠道电子化、监管数据全面化、数据共享常态化,及时对各类风险进行识别和预警,从而大幅提高金融监管的精确性、完整性和时效性。此外,还可依托这一高效、安全、便捷、智能的金融基础设施,构建智能化的金融环境,实现数据信息共享和深度应用,从而破除以往政府各监管领域碎片化权力结构,实现宏观政策协调配合,进而提升国家金融管理效能。
就优化金融监管,王天宇则建议,监管层应适度放宽对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方面的监管。他表示,监管机构对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应持包容、开放的态度,并密切关注其发展中的问题,强调合法经营和规范发展;应放宽对于现场核查、核保、核签的硬性要求,鼓励中小银行充分运用远程视频、OCR、人脸识别、电子签名等金融科技手段完善客户多元化身份认证体系,利用互联网科技手段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体验。
王天宇同时建议,应完善个人信息权利保护的法律法规。他指出,相关部门应明确数据采集机构不能收集及须经信息主体同意才能收集的数据范围,为大数据技术的有效应用提供制度保障,保护借款人合理合法的信息权利。王天宇还建议,从监管层面或行业协会层面,可以为中小银行搭建“抱团取暖”的平台,通过加强信息交流、业务合作等方式,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共赢。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上述提案和建议也与监管层的发展步调相一致。央行近日召开的科技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2020年央行科技工作要不断完善与现代央行制度相适应的科技体制机制。包括加强科技支撑,深入开展“数字央行”建设,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和金融监管能力;加强金融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统筹指导,推动落实金融领域密码应用与创新发展,筑牢金融网络安全屏障;推动金融科技高质量发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推进LEI应用,优化标准供给,提升金融标准治理水平。
金易联作为金融行业数字化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已经为工行、第一创业证券、长城证券、广发证券、建信基金等多家金融企业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想了解更多详情,可进入金易联官网查看:https://www.finogeeks.com/solution/swan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