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作家于尔克·舒比格在《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一书中写道,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每样东西都必须学习怎么生活。太阳学会了怎么发光,学怎么上下山;月亮学会了不断变化;水学会了,往低处流;雨学会了落下,滴进泥土,人学会了看世界的美好。只要万物都做它最容易做的事,这世界就很有秩序了。那时候,生活就是这么简单,每样东西,只要弄明白自己做什么最容易就行了。图片来自网络
这几天听了无戒老师的课,我常常在想,为什么要开始写作?今天早课上无戒老师和我们分享一个问题,有的同学说一个字都憋不出来,为什么要来上写作课?难道写作不是因为真的喜欢吗?还是因为现在自媒体时代写作的人大多在这场新媒体的浪潮当中赚到了钱,所以有些人也想分一杯羹。于我而言,虽然想过成名成家,但更多的是因为每天忙完一天的工作后写写字,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夜深人静,在手机或电脑上码字时,就像转角遇到了另一个自己,给了自己一些希望和期冀。
初中开始,我便爱好文学,那时喜欢读文学作品,我们同学之间会买到课外文学书交换看,记得那时候我们的初二语文老师也会拿出自己珍藏的书给我们看,第一部外国小说是堂吉诃德。我平时也喜欢在日记本上写写字,抒发一下心中所想,写好以后细心地用小挂锁锁好,只有很知心的朋友之间才会交换看,交换秘密,是年少时友谊的象征。
初三时候我们学校来了了一位非常出色的语文老师,每天晚自习的时间,他都会挑出一节课和我们分享杂志上写的好文章,念到高潮处还会引起同学们的阵阵掌声。我记得中考前的一段时间,我们的老师开始念同学们的优秀作文。我也写了一篇关于秋天的抒情散文,被老师选中在课堂上诵读,那时候我的内心是满足而自豪的。也许就是从那个时刻开始,我内心那颗爱好文学的心,蠢蠢欲动起来。
从高中到大学,我写过几本满满当当的日记本,写的都是青春时候的一些心情感悟。大学时学习的是英语专业,阅读的文学作品开始由中国转为外国。毕业开始工作后连载小说比较火了,我也曾经在起点中文网试着写过,后来因为工作太忙不得不放弃了。
图片来自网络,向原作者致谢今年生完孩子在家里百无聊赖,内心抑郁无处抒发。爱人要上班,不可能每天听我唠叨这些有的没的,于是捡起笔来写,写着写着觉得内心都开阔了,每天哄孩子睡着后,我差不多都要写上一个小时,就当作是每天与自己的促膝长谈吧。返回工作岗位后,我非常珍惜中午的时间,一般我都是小睡半个小时,剩下的时间用来整理文字和深入思考写作。
和我差不多时候开始的是初中时的挚友,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她也开设自己的公众号,开始慢慢写自己擅长的游记。最近她刚去了一趟西藏,写了一篇《坐上火车去拉萨》阅读量不错,还被其他公众号转载了,可见坚持下去还是有回报的。
为了规范地学习写作,我还报了人称一只特立独行的猫——赵星老师的下班后写作课程。听完觉得收获很大,她沉下心写了十年才取得今天的成绩,所以坚持很重要。向这些大咖学习,能让我们少走弯路,毕竟他们的经验,比我们足得多,这条路上他们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值得我们学习模仿。
一路走来,并不觉得写作辛苦,可能是集中写的时间还比较短,毕竟没有全职写作,只是将写作当做一种下班后的兴趣爱好。每天我都会在手机或者笔记本上记些心情的小札记,或是备注一些想到觉得比较好的题目。有空的时候就将这些题目扩展开来写。坚持,是我一直在做的事情。
没有上无戒老师的写作课之前我是两三天更一次简书,最近加入了无戒90天挑战训练营,我开始了每天日更。为什么我选择这个时候加入训练营呢,因为接下来的两个月,我时间比较充裕一些,也想在写作的过程当中与良师益友为伴。坚持了几天,暂时觉得日更也不难,就是每天工作生活当中有一些感悟,有灵感的时候写一点,晚上再整理好了就可以了。虽然现在写得也不是很好,但我认为自己通过不断修改,一直在进步!
最近我发现了一个好用的工具,推荐给大家,它就是就是讯飞语记。你把你想说的话,对着麦克风说,它可以快速的帮你记下来,免去了在键盘上打字的繁琐,识别率也很高。写完后它也有朗读功能,可以边听边修改,当灵感来临时这个工具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快速记录下想说的话,想快速写作的小伙伴可以试试。
就像于尔克·舒比格所说,每样东西,只要弄明白自己做什么最容易就行了。在这个世界里,只有文字能让我找到归属,进入文字的世界,我如鱼得水。不过就像老师分享的故事一样,身边熟识的朋友问起来,我也会脸皮薄地说,只是打发时间而已,而不敢说自己想成为一个作家。不过我只要确信一点,我这个人,喜欢写文字,写起文字来觉得容易,内心欢喜就可以了。
这是个奇妙的世界, 有些故事开了头,有些种子萌了芽。
无戒90天挑战写作训练营第5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