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邂逅宁业高

邂逅宁业高

作者: 欧歌zy | 来源:发表于2023-09-23 05:05 被阅读0次

    由合肥市巢湖文化研究会和巢湖市有巢氏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王国刚长篇历史小说《有巢氏》研讨会,9月17日上午在巢湖市老干部活动中心举行。

    中国科大、安徽大学、安徽农大、巢湖学院的相关专家教授,以及巢湖市部分文化学者近40人应邀出席。

    王国刚先生是巢湖籍的知名作家,也是一位高产作家,在此之前,已出版过6部长篇小说,《有巢氏》是第7部。前面的6本书,没听说开研讨会,这第7本可能是因为题材重大,有巢氏是中华人文始祖第一人,以小说这种文学形式来表现人文始祖,王国刚先生也是第一人。构木为巢的有巢氏,是人居文明的化身,他从巢湖走出去,把人居文明传播到整个中华大地。巢湖的作家写巢湖走出去的人文始祖,又回到巢湖开研讨会,顺理成章,又意义非凡。

    因为意义非凡,我破天荒的提前半小时来到会场。不出所料,会场除了会务人员,其他人都还没来。趁这个机会,我浏览了一下会议桌上摆放的席卡,发现了一个非常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宁业高。

    说熟悉,是因为他是我的大学学长;说陌生,是因为47年没见面了,尽管他是我们的巢湖老乡。

    我是安徽劳动大学哲学专业的首届毕业生,就在前几天,我们班刚刚举办了入学50周年纪念活动,游览了宣城麻姑山下的校园旧址,睹物思人,当时宁业高少年英俊的形象曾在脑中一闪而过,没想到今天真的要见面了。

    50年前的宁业高,在劳大毕业后留校,我们入学时他已经是校党委常委兼团委书记,是劳大最年轻的校领导,只比我大3岁。因为都是巢县人,我曾和他说过几句话,说什么已经记不清了,想来除了说家乡没有别的共同话题。

    再一次见到他,是在一个特别而又紧张的场合。

    那一天,校园里突然闯进许多附近的群众,叽叽喳喳,情绪激昂,有的还在动手拖曳老师家的草堆。看样子,是老师砍了后面山上的草,触犯了当地群众的利益。那时是计划经济,什么都要凭票供应,有的老师拖儿带女一大家子,只有一人工作,供应的生活煤根本不够用,上山砍草替代煤炭烧锅煮饭,也是无奈之举。群众可不管你困难不困难,山是他们的,砍他们草就是在夺他们利,岂能容忍!

    场面轰轰烈烈,校长、书记大概都吓着了,未见露面。这时,我看到了我的老乡宁业高,身着一件洁白的衬衣,在现场一片黑衣蓝衫中特别显眼。只见他神态自若,不紧不慢地和围拢上来的群众交谈,那些人得知他是校领导,都争先恐后地找他说话。因为要上课,我看了一会就走了,这事最后是怎么了结的,一直是个謎。但我相信,事情一定得到了圆满解决,因为此后再没见群众进校园闹事。

    这次校园风波,让我对宁业高刮目相看,本以为他年纪轻轻就当上这么大的官,一定有什么背景,看来还是真有本事,是个当官的料。

    30年后,我的认知再度被刷新。2006年前后,我在巢湖参与《安徽文史资料全书•巢湖卷》的编纂工作,期间,不断传来科大宁业高教授的最新研究成果,什么巢湖的成因,什么有巢氏、涂山氏,等等等等,传播的人都很兴奋,为巢湖有这么一个大学者而自豪。我却在想,怎么好好的官不当,干起了文化学者的勾当,居然干得风生水起!

    不过,他这一转型,我也从中得了点实惠。280万字的《安徽书文史资料全书•巢湖卷》完稿后,我们市政协文史委的领导说,我们花这么大的精力为省里编这本书,自己也要搞点副产品。商议的结果,是把书中人文景观的内容抽出来,另外单独编一本为本市旅游服务的口袋书《巢湖人文景观》,这任务就交给了我。书编好后,我作为主编要写一篇题为“巢湖美”的序,在这篇序中,有关巢湖人文历史的资料,基本上都是取自乡党宁教授的研究成果。

    这次王国刚新书《有巢氏》研讨会,请宁业高教授参加,我一点不感到意外,因为对于有巢氏的研究,宁教授在省内乃至全国都是一流权威。他如果不来参加,这个研讨会的档次就要掉一大截。果然,会议正式开始后,主持人宣布:“首先请宁业高教授作主旨发言。”

    主旨发言是导向,是定调子的,非宁教授莫属。

    年近八旬的宁教授身体硬朗,腰板挺直,看上去个头比年轻时又高了些。他讲话时中气很足,逻辑严谨又不失风趣,中途还插一句,说他越是在人多的场合说话声音越大,显然,今天这小场合他还没有完全放开来讲。

    即便如此,大家还是在他的发言中受益匪浅,对巢湖地域文化,对长篇小说《有巢氏》的历史和现实意义,都有了更为真切的理解和感受。

    宁业高教授作主旨发言

    宁教授是在会议开始前一分钟进入会场的,认识他的人都纷纷站起来向他问好,握手。我的座位离他不远,但我没有上前凑热闹,我在想,这个短暂的时间有话说不清,而我今天见到他不是握个手问声好那么简单。

    会议结束后,我先一步离开会场,站在会议室门外等他。等了一会不见他出来,便转身进会议室,见他正被巢湖晨报的女记者拦在门口,大概是要采访他。我连忙上前招呼道:

    “宁教授您好,我是劳大毕业的。”

    我相信,我首先把“劳大”这个最重要的信息抛出去,宁教授一定会有所反应。

    果然,宁教授“噢”了一声,眼中射出一道光芒。他大概也没想到,在这个地方竟然能碰见劳大毕业的学生。

    “你是哪一届的?叫什么名字?”他急切地问。

    我一边回答,一边调出手机中的微信二维码,说:“加个微信吧。”

    “好好好!”他连忙掏出手机,一点也不抖架子,点开微信,开始扫描。扫过后出现一个新的界面,他迷惘地问一声:下面怎么弄?身旁的女记者伸出小手,在他手机上点了一下,搞定。

    看他那生疏的手法,加别人的微信,好像还是第一次。也难怪,像他这样级别的专家权威,有谁能像我这样大大咧咧直不愣咚地请他加微信呢。

    我有点自豪,更感到庆幸。加微信,是我今天要见宁教授的主要目标。有了这个微信,今后我随时可以向宁教授请教,从他的巢湖地域文化研究的宝库中汲取营养,增长见识。

    当晚,我试了试这个最新信息渠道,试验结果,畅通!宁教授对我发的每一条微信都及时作了回复。末了,还给我发了一条有关微信的精致格言:

    生活路上,人为贵;

    微信往来,情为贵;

    你言我语,诚为贵;

    开心传递,乐为贵;

    身体安康,比金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邂逅宁业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zcg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