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所著《红楼梦》现只存前八十回,在现存庚辰本第二十回有脂批道:“余只见有一次誊清时与狱神庙慰宝玉等五六稿被借阅者迷失。叹叹,丁亥夏,畸笏叟。”第十九回有“以此一句留于下部,后数十回‘寒冬噎酸齑,雪夜围破毡’等处对看。”若此言不虚,应该还有八十回以外的后续章节存在。
即使后面章回流失,,曹公已交代或暗示过其中主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尤为重要的就是第五回“开生面梦演红楼梦,立新场情传幻境情”,囊括了正册十二钗,副册一人,和又副册两人的判词,以及《红楼梦》十二支词曲。加以其他章回及脂砚斋等人的批语,可对结局略加猜测。
话说宝玉随警幻仙姑游行,进入二层门内,见有众司,便央求引进各司游玩,仙姑无奈,值得领进一处,是为“薄命司”,其意已昭然若揭。再看两边对联道“春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再揭。
首先打开的是又副册,“只见这首页上画着一幅画,又非人物,亦无山水,不过水墨滃染的满纸乌云浊雾而已。后有几行字写着: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霁者,雨止,晴也;云形成的文采曰雯,此判词即是写晴雯。因为晴雯在七十七回结局已定,所以对晴雯的判词争议相对较少。
判词前那画,无人物山水物件,与以下几人截然不同,意在说明晴雯身世结局简单,性格单纯直接;满纸乌云浊雾,若看到大雾,便当首先想到雾后面有什么,或许有东西,或许没有,但都被雾遮住了,且是乌云浊雾,实指贾府内部诡谲多变,复杂难测的世故和形势,让人忽略了晴雯的与众不同。
脂批中说她是“晴有林风”,怡红院群芳开夜宴时,众人皆言除了黛玉,无人配作芙蓉,然至晴雯夭亡时,宝玉为其做“芙蓉诔”,曹公有意为之,以尽“难逢”之词。既有黛玉之风,也就与黛玉同,同“难逢”,同“易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