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德瑞姆新少儿班开班仪式,冯校长用机智幽默的方式提出了父母改变与成长是一场文化苦旅的理念:成为合格的父母不光是一门技术,更是一种文化的参与,父母成为有文化的有修养的人,孩子就能变成有文化有修养的孩子。改变是缓慢的,我们可以做的是,运用行为的修正去改变生活,譬如坚持做一件事情,实现自律;多做善事,培养积极心态;面带微笑,增加温暖感;多点头肯定别人,学会为他人鼓掌和点赞……这些行为能够改变我们的认知、情绪,乃至我们与他人的关系。
睿智的冯校人生是一次修行,父母是一场修炼。苏格拉底说过:你要认识你自己。父母心理学首先是认识自己、改变自己。从课程名字“少儿心理学”到“父母心理学”的修正,理论层面没有太多的不同,但是视角完全不一样了。从探究孩子的问题回归到探究自己,这需要很大的勇气,但这是帮助孩子最重要的前提,就是父母成长。这样的调整,是一个睿智的决定。冯校长提出家庭应该作为一个“学习共同体”,鼓励夫妻共修心理学,身体力行,为孩子塑造正向积极的影响力,替代指导教育为主的旧模式。其中“投身”、“坚持”是两个关键词。只有热情饱满地投身于生活、坚持为自己的目标前行,这样的生命才是真正有价值和有意义的,也是心理健康的一种理想状态。
轮滑教练冯校长从上海拎来两双溜冰鞋,让学员穿上它,去感受举步维艰的过程,这个用意很深。体验过从搀扶到自己缓缓独行的学员表示一下理解了孩子在学一样东西的时候的费劲和对支持的需要,也能够去反思自己对待孩子犯错的方式是否适合孩子的成长需要。冯校长要求学员在学习课程期间必须学会使用溜冰鞋,结业时需要考核通过才能拿证。这个看似玩笑的要求,却是慈母心肠,让我再次想起惟海法师说过的“心慈手狠”。父母虽身为父母,却有着尚未成长完全的内在小孩,需要鼓励和鞭策。通过自己的心理成长去体会孩子的身心成长,用自己的成长带动孩子的成长,这是每个家庭都需要的良方。
新的父母课程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过去的疗愈,二是现在的成长,三是未来的发展,脉络清晰,比起我们第一期的少儿课程成熟很多。我也是在经历了数年的成长以后才发现学习中自我成长的重要性。
我记得我小时候的一篇日记里写着:“长大了我要开一个家长学校。”已经忘了当时写这句话的初衷,但是现在却站在了这所学校的门口,用尊尊之心看着体验其中的父母们心有触动、热泪盈眶,这是成长的开始,也是我的出发点。
梦乡父母之旅,文化之旅,从觉察自己、认识自己的那一刻开始。成长必定带着痛苦,脱变必定要跨越舒适区,不过,每一次的苦难都是取经路上的磨炼,有勇气的人才能获得真经。每一个人都会面临不同阶段的困惑,一重接一重,所以,我们学习心理学不是为了避免痛苦、处理问题,而是看到那些我们不得不背负前行的东西,那是负担,也是资源,是下一个路口的通行证。带着文化的思考去体会这份苦,以及由此反衬出的乐,它们就构成生命的意义。
无尽的旅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