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作者: Snail艹 | 来源:发表于2017-07-15 20:12 被阅读0次
MOON.jpg

在我阅读此书的时候,我多次觉着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怎么能这么没有担当,混蛋,自私。
可是当我合上此书,细细回想的时候,我心里对思特里克兰德有了敬畏和敬佩。

你想要的生活

我们这些人就像从终点站到终点站往返行驶的有轨电车,连乘客的数目也能估计个八九不离十。生活被安排得太有秩序了。

我要是从现在的生活就看到了我将来的生活就是如此,我会心生惧怕。你问我我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我真的回答不了,但是我能确切地告诉你我不能接受这机械般的生活。

主人公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是一位英国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他离职,我能理解。但是读到他迷恋上绘画,带着少许的六便士,弃家远走巴黎。我是万不能理解,就为了画画,做为家庭的顶梁柱的你说走就走,将对家庭的责任和担当抛之脑后。

不正是这种道德(比如“责任”)的捆绑,限制了我们的脚步么!思特里克兰德可以将其都抛弃,甚至走向那么底层的生活,只为了绘画,那个心中灵魂感召他的地方(月亮)。被灯红酒绿的生活(六便士)充斥着,我们上一次抬头望月是何时?

敬佩他是因为他坚定自己所求,敬畏他是因为他做了一件我望而止步的事。

APPLAUD.jpg

构思2012年浙江省高考语文科的作文题是《坐在路边鼓掌的人》,我当时的想法是我愿成为每个奔跑的人的啦啦队,于是我选择成为一名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如今自己奔跑过后,我体会到奔跑是疲惫和劳累的,它要求我们不断地准备,不断地锻炼......而作为一名鼓掌的人,只需动动肢体,只要看着别人去发力(至少我是这样的),多轻松的活。其实这就是我们潜意识里的逃避,逃避我们不想做,逃避我们怕做不到的,但却很喜欢看着别人完成,看着别人做多么容易了。

这不就是我们想要的生活都是别人在过着,也会反驳吧,岂是我们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就能过什么样的生活,但是我们连走出那一步的勇气都没有,又妄想什么。

折磨是一种财富

为什么你认为美——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会同沙滩上的石头一样,一个漫不经心的过路人随随便便就能捡起来?美是一种美妙、奇异的东西,艺术家只有经过灵魂的痛苦折磨才能从宇宙的混沌中塑造出来。在美被创造出以后,它也不是为了叫每个人都能认出来的。要想认识它,一个人必须重复艺术家经历过的一番冒险。他唱给你的是一个美的旋律,要是想在自己的心里重新听一遍,就必须有知识、有敏锐的感觉和想象力。

这是小说里令人同情的戴尔克·施特略夫对艺术的阐述,他是一个对艺术有极度敏锐的察觉力,同时也是他最早发现思特里克兰德的绘画天赋。这段话不正是施特略夫侧面描述思特里克兰德经过灵魂的痛苦折磨。

思特里克兰德漂洋过海,生活很艰苦,很不体面,很糟糕,但是他都无所谓。很难想象我要是经历这种生活,会不会疯掉?可是思特里克兰德仿佛灵魂已经不在他身上,他亦从未曾说过一句泄气的话,这些肉体上的折磨好似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但也正是发生过,他才能将他的艺术发挥到大家觉得这是一个天才的作品。

我们的个性

思特里克兰德:我告诉你我必须画画儿。我由不了自己。一个人要是跌进水里,他游泳游的好不好是无关紧要的,反正他得挣扎出去,不然就得淹死。

其中有个小插曲是阿伯拉罕医生,一个前途无量的超级学霸,按照剧本的发展,他应当走向人生的巅峰,但他偏偏不走剧本,仅是为心中的那一份宁静,放弃了一个在别人眼中是极好的机会。

同样的选择,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可能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被物质主导。

当“我”带回思特里克兰德的死讯时,其子罗伯特说:“上帝的磨盘转动很慢,但是却磨得很细”,颇有些道貌岸然的样子。好似在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我们不一定要做到同思特里克兰德一般疯狂,但是我们要坚持我们自己的个性,上帝没有偏爱任何一个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zsah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