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到有,从小到老,再到死去,又回到无。人生是个圆。
我设想了一种路径:拾级而上,转了一圈,又回到出发的位置?这不可能。
所以生之前的无,是真的无,死之后的无,却并不是无。一个生命的历程,不光是身体的生死,那些曾经的言行,留在了过往的时空,后人可以知道的,只是多少而已。
从无到“无”,剩下的都不是自己的,而是一代又一代人共同的东西,这些东西不断的积累,传承,才有了今天。所以,从无到“无”,人,活了一个圆,“人”,终点永远在起点正上方。
《贞观之治》的最后,李世民去李渊陵前,老泪纵流。他说:父亲,现在才体会到你当时有多难。此刻,他刚立李治为太子。
玄武门之变无论如何,都是人间惨剧。虽然无情最是帝王家,但帝王也是人,也逃不掉生死。人之盛年,雄心壮志,宏图伟业,总是向前看,敢做敢当。对也罢,错也罢,一勇之气。而至老年,命之将终,体衰力减,总是向后看,怕这怕哪。经多了生离死别,风雨人生,心也迟顿了也更脆弱了。帝王如此,百姓亦如此。
人,最后活成父亲。儿子小时,骄傲的说:爸,你真行。儿子长大了,悠悠的说:爸,你行吗?儿子立业了,叹息说:我爸,不行。儿子成家了,低头想:我爸不容易。儿子也有了儿子,儿子终于说:我爸了不起。因为儿子也成了父亲。有一天,儿子忽然觉得自己说话、走路都像极了父亲!
从无到“无”,就因为终点高出了起点,人活着才有意义。也就是高出的这一点儿,留了下来,留给了后世,也就是这一点儿,给人类往前走贡献了能量。
从儿子到父亲,从女儿到母亲,一起走过的日子里,有跟随,也有分离;有遵崇,更有叛逆。遵祟是成长,叛逆也是成长,或许是更为重要的成长。也就是因为分离和叛逆,才有另外的方向和轨道。
儿女看得见父母的消亡,却看不见父母的成长;父母看得见儿女的成长,却看不见儿女的余生。故事可能不同,道路大致一样。
人生是一个接不上头的圆,人生也不是一个人的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