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段时间非常沉迷于看一档综艺节目《非正式会谈》,其实非常想安利给身边的朋友看,对于我没有出过国,也不是学外语的中国人来说,无法接触到与我们文化、信仰、语言、甚至是肤色不一样的人,我们只能从各个国家的文学作品,新闻等方式获取中国以外的世界。
但是在这个时间不长的节目中,即使有一些代表们的话被剪掉了,但是我们能真实地感受到来自各个国家的人,抛开种族歧视,用包容的态度坐在一起,用中国话来介绍自己国家的方方面面,这是吸引我看这个节目的主要原因。
前几天连续看了很多期节目,印象最深刻的是讨论自己对自己的童年对家乡最怀念的是什么?朋友、小溪流、食物等等,当我看到来自意大利的米可对着镜头说想家的那一瞬间,我的眼泪也跟着留下来了!
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做“父母在,不远游”,但是为了看到更加宽阔的世界,我们不得不离乡背井,我很感动的同时有一些同情米可,孤身一人从欧洲来到中国本身就是一件很孤独的事情,如果节目没有讨论这个话题,也许只能将思乡之情埋在心里。
我是一个留守儿童,小时候,父母在外我在家,相隔千里;长大了,父母在家我在外,相隔百里。13岁就提着行李箱住校,到高中毕业拿到两个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一个北京,一个成都,我选择了后者。每次我回家的时候总会听到邻居们说我爸妈真幸福,隔三差五就看到女儿回家,总会抱怨自己家的孩子太远,一年只有寒暑假才能回来。这种时候我没有更多的发言权,因为我不想伤害这些“留守父母”,他们就像我小时候在家,羡慕别人的父母一样。
我们在外面总会报喜不报忧,殊不知父母在家也是一样的。
我记得我的外婆是一个非常温柔的人,小时候住在农村里,外婆会用竹子编制许多生活用品,我总会代替不能回家的妈妈去外婆家住一段时间。
每隔一天会去赶场,买我爱吃的菜,夏天的时候会有背着自制“冰箱”的人在田野里穿梭到各个院子里卖冰棍,外婆也会买给我。
但是我很清楚地记得的是外婆的声音。因为外婆家离马路很远,我要走很久才能到马路边坐客车,早些时候外婆会把我送到上车才回家,后来大了,外婆腿脚也不方便,就送我到院子门口,我一边走,外婆一边说:“幺妹,慢点走哦~”那声音就在田野里回荡。
外婆就站在送我的位置,直到看不到我,她才没有再喊!一直到今天我跟妈妈提起外婆,居然产生了共鸣。
当你离家的时候,不是送别那么简单,而是不知道该如何停下思念。
我曾经一度羡慕同窗好友,每周天回学校的时候有妈妈为她准备下一周的书包和行李,豆奶粉、水果、牛奶、零食以及悄悄塞在某个不起眼的地方的零钱......
记得在高中的时候爸妈回家了,一天晚上我在晚自习快下课的时候接到妈妈的电话,妈妈在电话里说“这些年很对不起我,我没有尽到一个母亲的责任”,我只说了一句“你始终是我的妈妈”。
所以现在我选择留在离家近的地方工作,我给了妈妈尽责任的“机会”。
一方面我享受着来之不易的家庭生活,一方面我省去了在外漂漂泊的思念。
我们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我们有记忆、有感情,我们将曾经的记忆串联起来就是时间。
而国籍只是区分我们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信仰、不同语言的代号,区别不了我们同为“人”的事实,在面对情感时,我们都是一样的。
我希望所有的思念父母的孩子都拥有爱,所有期待孩子回家的父母都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