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道于有”与“求道于无”~
很多人会以为“求道”是虚无主义,缥缈无所住。其实,道不远人,道不在虚无处,道在既有中。那么,什么是虚无和既有呢?
魏晋名士“悟言一室之内”的清谈并不能得道,他们脱离现实,空谈玄理,只管天上神鬼,不顾人间烟火。这就是求道于“虚无”,所以魏晋名士并不能真正“得道”。
而孔子,他的双脚踏踏实实地踩在大地上,奔走山河,游说诸侯,仁为己任,只有实实在在地与大地连接,才能意通天地,懂得万物与我为一,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求道于“既有”,所谓“求诸其心”就是收回眼光,关注自我,脚踏实地,专注当下,在真实的生活中“得道”。
大道至简,道不远人。“得道”没那么高深晦涩,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说话,好好生活,善待自己和他人,这就是“得道”。愿生活中的你我,都能“得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