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几十年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村民来到城市慢慢地向市民转化之中。
刘玉铭于本世纪元年,从一个小村镇来到省城求学,以前在村镇甚至在县城从没强烈感觉到自己从头到脚的装扮和言行有什么不妥,一进这繁华的大都市校园,却经常听到有人背地里被议论。
说什么自己穿得土里土气,言行也有些乡村人的粗鄙以及脱不去乡音,人家就总结几个字”农得很“。以前从来没有为自己的穿着打扮和言行是有问题的,此时在这个陌生的都市里却如此格格不入,同学好像都不怎么搭理他,他感觉到自己被隔绝。
在这个城市呆了近二十年之后,他看到了越多越多一如当年的他一样,来到大城市里的迷惑,原来在小村镇、县城里的穿着言行都受到了诟病,诸如公共场合抽烟、随地吐痰、大声喧哗、言语粗俗等等。
确实有某些才进入城市的村民,缺乏公共道德意识,卫生意识差,这也许与在广阔的乡村空间里人口密度小太多,公共空间少得很,不需要随时去注意这些有关。
很多在乡村住惯的老人,一进入到高楼大厦林立,看到大量陌生人之间接踵擦肩、前胸贴后背就觉得头晕,根本没办法适应这么大人口密度的城市生活状态。
刘玉铭清晰地记得00年代最初几年,他上公交车也有人在上面抽烟,相对封闭的空间让人难受,后来慢慢规范了,这十多年以来就没人在车上这种现象就绝迹了。
进入这座城后不久他不得不改变着自己的穿着和言谈举止,也才慢慢融入到了这个大环境里来了,在这儿呆了久,反而偶尔节假日回到曾经熟悉的村庄,也不太能看得惯乡亲们公开场合里抽烟、随地吐痰、扔垃圾、高声喧哗等等行为。
现在他自己住的小区里,就总有那么几个人把电动自行车不放车棚,偏偏要挤进电梯放在消防楼梯过道,或者正在抽着燃料的烟进电梯里把人呛死,即使有人好意在电梯提醒那不自觉的人,人家却当没听到。
刘玉铭一位从小在大城市里长大的大学同学,前两年曾经带着自己的父母去过一次日本旅行。回来之后,同学父母一直在感慨着为什么日本的城市怎么能做到如此干净的,也是几百万人的城市都见不到有乱丢垃圾的现象。在这样干净的环境里,有乱扔垃圾习惯的人都不大可能忍心去破坏。
他当然知道,中国城市与日本城市的差异,日本的城市进程已完成很多年,而中国城市化进程还在继续着,村民向着市民意识的转化还需要多年之后才能完成得较为彻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