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众多繁忙工作日的一天,为了新设备的试点应用,我找到了应用专业的责任人。这个责任人以前从未联系过,这是第一次电话交流。
电话中,我把为何要做这个系统业务功能的理由说了说,请求帮我提出改进建议。需求实施中我是坚定的,请求帮助中我是谦虚的,为的是打消他不同意做的想法,让他专注在提建议上。
新的技术可以发现以前无法发现的问题,可是,现今的业务没有针对新问题而设立的业务流程。这位负责人,以“发现这些问题无人处理”、“领导看到这么多异常心情不好”,拒绝为我确认试点应用的开发需求。
我劝说了半个多小时,他仍不愿为这个需求提出任何意见,始终说与他无关,最后无果而终。
这是为了新设备推广之路中,遇到众多阻碍之一。以前,每当遇到这种不可理喻的沟通困难时,我会愤怒、抱怨、甚至心灰意冷。可是,这次我并没有,而是自我安慰,这条路本来就不易,有挫折也正常,再想想办法,不要被愤怒冲昏头脑才是正途。
这种变化,不是突然顿悟的,而是受人点醒。全都是因为前几天,我诉说项目推进困难时,被上级领导狠狠地批评了,“你这些困难算什么,我们当初项目推进时,要寻求不同部门协助时,别人油盐不进,直接无视拒绝,你拿他根本没办法,这种情况下,我们还是要把项目按进度推进下去......为何你们就没有这种魄力?”
当时的我,无法反驳。反思我自己,确实没有考虑周全,反而把困难当作天大的难题,内心抵触它、厌恶它,解决它,就耗费了极大心力,怎么有余力进行更多考虑呢?
这次,我想到了那位领导的话,这不就是她说的油盐不进的人吗?这样的人不只我会遇到,几乎任何大的项目实施中都会遇到,既然大家都有这样的难题,我又何必把它当作天大的问题。想到这里后,我的心情平复了许多,“不要急,总有办法的”。
前人的经验就是我们的看待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我们知道了、了解了,自然就不会大惊小怪了。
前段时间,我总会想起一些往事,一些人不由我,事不由心的伤心往事,伤心的感觉已淡,但无奈的往事犹在。
由这些往事,我又想起了一些话“向之所欣,俯仰之间,以为陈迹”、“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这是《兰亭集序》,一篇感叹古今物是人非的古文里的一句话。
想起这些话,我似乎想通了,由古至今,谁又能专注喜爱同一个人和物,如果我能早点明白,以前的我是不是就不会悲痛欲绝了?
这就是读书的好处,为什么要读书?那是因为,读到心里的书,就是自己一层层搭建的“巨人的肩膀”。站在巨人肩膀上,当我们遇到挫折、痛苦、失败时,那个肩膀会轻轻告诉你,这是必经之路,无需痛哭,伤痛之后就是彩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