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如果不是全部,那也绝大部分是与佛教的思想斗争(“辟佛”)中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的。与中国传统的孔孟哲学相比,...[作者空间]
【引言】 前几天看到吴震博士的《阳明心学与劝善运动》,颇为受益。在该文中,吴博士提出: 事实上,就阳明心学的思想宗...[作者空间]
味与道 常言的“味道”本是两种事物,截然不同。“味”若尚可勉言之,“道”却不好说。 古人云:口舌之味通于道。大概“...[作者空间]
一个关于魏晋南北朝思潮动向的综述。 目录1、“山水”2、“自觉” 一千个人当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所以魏晋南北朝...[作者空间]
【按】朱熹说“即物而穷其理”,就是要人跳出身外驰物求理,这似乎是朱学通说。但朱子在注疏《孟子》当中却说“(此章言)...[作者空间]
【引】宋明理学和禅宗在诸多观点上趋同,此是大势,乃“理一”处。但,儒学和禅门归根到底还是两门学问,若囫囵论之、不究...[作者空间]
孟子原说及程朱系的理解,请参考上半部分:《哲学交流(4):从孟子“万物皆备于我”说理、心分殊(之一)》 三、陆王系...[作者空间]
宋明理学当中程朱近孔子,陆王师孟子是有公论的。但马积高说“南宋朱熹写了读余隐之尊孔孟辩,并将《孟子》编入四书”,所...[作者空间]
冯友兰(1895-1990年)写过两本中国哲学的通史,即《中国哲学史》(以下简称《哲学史》)和《中国哲学简史》(以...[作者空间]
中国哲学思潮的运动中,素有周期而反动者:孔子视周“礼坏乐崩”而向往“三代之治”;两汉经学重返经典;宋明理学视汉唐无...[作者空间]
中国文化,大抵分为儒、道、佛三家。三家之论在魏晋后虽各有争诘倾轧,但大抵合流态势。我此处要说的,是儒家和佛教(禅宗...[作者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