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我们处于人生的什么阶段,总有归宿的集体。学生时代以班级为主,工作时期以同事为主,而集体活动是为了维护集体运行发展的活动。
以学生时代为例,六一儿童节的才艺表演,一二九运动的诗歌朗诵,春天的郊游,秋天的采风等等数不胜数的集体活动。集体活动体现的就是集体二字,也就是人人必须参加,甚至有些是强制性要求。
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都乐意参与到集体活动中。特别是当我们年龄稍大一点,有了自己的主见,会选择性的参与集体活动,或逃避集体活动。
但是,对于我而言,为了刷“存在感”,集体活动必须得参加。
一直以来,我们都秉承着是金子总会发光,但现实却没有这么美好。你不去表现自己,没有人会看到你存在的价值。虽然有些人觉得刻意的表现会显得很作,毕竟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有的人中意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有的人喜欢成为人群中闪耀的明星,突出表现自己。
大学分宿舍,我幸运的与本班同学分开,住宿与一班的同学一起,成为两个班集沟通的“桥梁”。所以我所属的团体自然而然归为一班,课堂外很少与本班同学接触。
而大一往往是班级团体举办活动最频繁的时期,有的活动我没有参加,因为作为班级中的个体,让我没有兴趣去参与“陌生人”的集体活动。所以在我们班大一时期的集体照中,都没有我的身影,也没有同学发现。
久而久之,我发现自己在班级的存在感很低,对于同学们而言,我可有可无。面得这种状况,我想改变。
大一下学期,我抓住了机会,当上了班长,我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同学,变成了一个班集的管理人员。我的存在感有了质的飞跃,我和班委们组织了班级活动,我积极的参与其中,并和同学加强了联系、交流,也增强了我管理、协作、沟通等能力。
这就是现实,一个人想展现自己,就必须抓住机会去表现自己。想融入集体,必须得参与其中于成员进行交流。
社交是我们必不可少,是我们生理和心理上的要求。集体活动的参与也不全是为了突出展现自己,刷存在感。更多的是让我们善于与人交往,更好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