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中说,幸福不是故事,不幸才是。
《后来的我们》,从4.28上映之前,就看到很多人发朋友圈表示想看,也是有点期待满满,虽然知道也是一部可能怀旧谈情怀讲前任的片子,不过好在我不是那种必须一上映就去看的人,可以等。之后五一就是各种被朋友圈刷屏,反馈大概都是看哭了之类,我看了预告,也看了很多公众号文章的评论,褒贬不一,多多少少心里已经有了底,同时,也不是那么想看了。但,有时候我就是好奇心作祟,我想去看看到底是怎么看哭很多人的,我也想看看能不能触碰到我的泪点。于是,5.3,昨天下班吃了饭,就临时买了票去看。(自从小区旁边开了电影院,直接拉动了我的电影消费)
后来的我们嗯,这样的电影适合一个人去看,当时《前任3》我也是一个人去看的。这种怀旧电影,很多人和现任看总会略尴尬吧,和朋友看,也怕是会受影响,自己去看去体会吧。
工作日,18:00,这个场次人不多,开场时候,整个影厅加我2个人,有一个小姐姐也是一个人坐在最后一排的中间,我觉得她也是一个有故事的人。我坐在中间排的正中间,视野很好。大概几分钟后,来了一对小情侣。4个人,这就是我们这场的所有人。(有点气愤的是,见清父亲读那封给小晓的信时候,我前边的小情侣中的男生一直在打电话!!!影厅也就4个人,他打电话声音还不小……)
一个人的电影 几乎包场……后来的我们的剧情简介——
这是一个爱情故事,关于一对异乡漂泊的年轻人。
十年前,见清和小晓偶然地相识在归乡过年的火车上。两人怀揣着共同的梦想,一起在北京打拼,并开始了一段相聚相离的情感之路。
十年后,见清和小晓在飞机上再次偶然重逢……
命运似乎是一个轮回。在一次次的偶然下,平行线交叉,再平行,故事始终有“然后”。可后来的他们,学会如何去爱了吗?
电影开始的时候,我本想着要专心看电影,中间不看手机,但最终还是没有做到,中途看了好几次手机。前一个小时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大感觉,后边慢慢觉得有一些触动的地方。
张一白说刘若英想给大家的是泪笑纵横,笑的部分成功了。
但是哭的部分需要同样的经历才能引起共鸣。
确实有一些场景让人大笑,笑完之后也有一些心酸。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自己的故事。虽然我也算是一个有故事的女同学,但对于我而言,其实这个电影是没有什么共鸣的。2011年去北京读研,但在学校里,并没有感受到北漂的那种心酸。当时也谈了一个北漂的前男朋友,除了经常听到他灌输给我的“北京房价高、压力大,以后不要留北京”的理念,也没觉得生活艰难到要吃泡面的程度,最多算是比较节俭吧。在北京呆了2年,基本上很多地方都没去过,世贸天阶没去过,玉渊潭没去过,香山没去过,天坛没去过,故宫也没进去过,毛主席纪念堂也没去过,不过去了长城一次;也没有吃过很多好吃的,全聚德的烤鸭没去吃过,很多有名的吃的也没来得及尝,2年时光匆匆而过……那时候的恋爱很简单,没有物质要求,没有任性,没有作,甚至没有很多陪伴,于是就变成了廉价的理所当然,变成了向别人炫耀的资本,变成了弃之也并不觉得可惜的东西。
电影中有一幕特别的戳心,就是男主给女主说,我怎么这么不懂你
女主说,你什么时候懂过我
年轻的时候,以为善解人意就是好,以为为他着想就是爱,以为这样简简单单就可以走到最后,以为一辈子平平淡淡就是真。
可现实总是没有那么简单,社会纷繁复杂,也多姿多彩,外边的诱惑还有很多,灯红酒绿,车水马龙,那些简简单单终将变成过眼烟云,稍纵即逝,甚至来不及好好说再见……
那时候我也知道北京房租挺高的,基本都是合租,工作的人可能要住很远,每天交通往返就要三四个小时的大有人在。大城市机会多,人多,压力大,这是不争的事实。到底是为了什么选择北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但努力总没有错。
本以为坚持留在北京,肯定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却发现自己成了同学中最穷的人,还比不上生活在小镇的同学……
现在,依然有很多的同学和朋友在北京打拼,有的买了房安了家,有的还在漂泊;有的结了婚生个娃,有的依然单身。有的人背负着各种压力留在那里,也有的人最终选择了离开。尊重每一个选择,也欣赏每一份努力。大家,要加油。
你要知道,你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而不是,他人想要的是什么!
我们总以为,我们以为的就是对方想要的。其实,未必。同时,遗忘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其实,后来的我们,都会经历很多,新的人,新的事,新的一切。
每一段经历都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快乐的、悲伤的,幸福的、不幸的,不需要遗忘,也不需要磨灭,这些都是人生长河中的一段,或长或短,或激流,或小溪,总有存在的意义,总会教给你一些东西,帮助你成长。
张小娴说 人在得不到的时候 什么都可以不介意 得到之后 什么都有点介意 这是爱情。
我们这一生 总是遇到太多的后来 从不懂爱到懂爱 从拥有到珍惜 所幸是到了最后 无论是五年还是十年 后来的我们 都在对方身上 学会了如何去爱 这就是陪伴的意义 也是我们为什么去爱希望 每个人 都可以珍惜现在身边的人,不要用自己的价值判断去判断别人,也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
后来的我们什么都有了 却没有了我们后来的我们什么都有了,却没了我们。
见清:我已经努力变成了你想要的样子。
小晓:可是我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个样子了。
后来的我们,都在不断的变化。
曾经不合适,分开了;可能,后来,依然不合适。
也可能,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当初,重新在一起。
成长,是人生的必修课。
最好的爱情,就是,两个人一起成长,一起变得更好;
即使分开了,也各自变得更好。总有更好的人,来与更好的你相遇。
缘分这事,能不负对方就好。不负此生,太难。
其实,不负对方也是很难的。虽然说,感情的世界里,没有对错,只有珍惜不珍惜,那,你有没有一个想对她/他说“对不起”的人?
影片中最让人触动的可能就是, 见清父亲给小晓的那封信。这可能也是很多人泪目的地方。
“又快过年了,刚刚蒸了两屉粘豆包,起锅的时候,嘘到了眼睛。”
“今年还是给你留了一屉,我老和你们说,吃什么还是家里好,那些外卖能好吃吗?”
“做父母的,你们和谁在一起,有没有成就,都不重要,只希望你们能过上自己想要的日子,健健康康的。”
“好好吃饭,累了就回来。”
过年了,不管在哪里,我们都想回到老家,去热热闹闹过团圆年,那里才有家的味道。父母年纪越来越大,而我们却越来越远了。我们这个年龄,很多人渐渐成为了父母,才能慢慢体会到父母对子女的那种情感。
父母希望的就是我们健健康康,过得快乐,而不是非得有多大成就,挣大钱。跟谁在一起,快乐就好。
影片中,周冬雨和井柏然演的确实很不错,尤其是周冬雨,虽然我不喜欢她影片中的的形象,但是我觉得她演的真好。其中有一个摔酒瓶子的那段,很酷。她演出了一个我觉得很拉风又做不到的形象。
画面构思也算比较精巧,从现实的灰暗,回忆的色彩斑斓,到最后内心真正放下这段感情时现实从黑白变成彩色,电影镜头很小清新,却又让人觉得无比真实。
这一段我也很有感触,黑白和彩色的变换。
有永远的爱吗有人问奶茶,你想通过影片告诉大家什么?奶茶说,要珍惜当下。
虽然我不是很喜欢影片中,两个人再次相遇时,一起在酒店回忆过往经历的情节,充满了暧昧和悔恨,我也觉得那是对现任的不负责任和不尊重。但,那可能是影片的表现手法需要。
后来的我们,对过去,认真的说一声再见;
后来的我们,对现在,请珍惜身边的一切。
后来的我们,珍惜当下,各自安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