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二年,一位青年摘得探花之位,以仅二十岁的年纪成为庶吉士,进入翰林院。在旁人看来已经是一只脚踏入内阁的政坛新星。
然而不久之后他就因为得罪内阁首辅而被发配到福建。一个京官翰林被发配到偏远地区扶贫,在当时政治生涯基本算废了。
不过这位青年还有更重要的历史使命,我们先看看另一个早他十几年被贬到边远地区扶贫的青年京官。啊不,他当时已经三十多岁,算是中年了。
这个人就是王守仁,之前文章提到过,他曾经因为得罪刘瑾被贬到龙场当快递员的头。
对于一个处于政治生涯初期的官员来说,这种情况对于前途基本就不要啥自行车了。
当地的情况有多恶劣呢,首先那是个“苗族自治区”。当地的苗民跟政府都不在一个世界线,语言不通,文化不通。兴许在人家看来,抢你东西是对你友好的表现。
另外这个地方地势险要,政府威慑力弱。这种环境盛产一种职业——山大王。
在这种穷乡僻壤,当地政府控制力薄弱,对这种悍匪基本没什么办法。因此打家劫舍是一份无本万利的买卖,前途光明。
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王先生硬是原地爆种,经过长时间的反思,终于一个夜晚,王守仁变成了王阳明,将心学推至一个全新的高度。
从此以后在全新思想境界加持下,王守仁开启了他无往而不利的斗争生涯。
我们再看回前面那个青年——徐阶。徐阶自幼聪慧(废话,二十岁的探花智商能低么),十七岁时他第一次参加乡试未中,便回到家中县学和一帮秀才一起苦读。
这段时间,他认识了改变他一生的人——县令聂豹。聂豹欣赏徐阶的悟性和才智,徐阶钦佩聂豹的渊博和才学。两人一拍即合,结成师徒关系。聂豹所教的东西不同于任何经典,他将徐阶带进了一个美丽新世界。
中探花后,徐阶衣锦还乡,聂豹也即将升任巡按御史。临走前他找到徐阶,送了他最后四个字,告诉他即使日后身处绝境,勿轻言放弃,领悟此四字定可转危为安,无往不利。这四个字就是“知行合一!”
是的,聂豹是王阳明的“心学传人”,他虽然与王阳明没有师生名分,却得王阳明倾囊相授。
接下来的事便如前文所说,刚入政坛的徐阶因得罪内阁首辅张璁而被贬到福建延平做推官(大致相当于刑侦大队长)。
刚到延平,徐阶就见识了偏远地区的“淳朴官风”。这里的刑侦大队形同虚设,堆积如山的案子没人管。
而整个刑侦大队级充斥着各种老油条,他们坚守着非暴力不合作的手段,看你徐大人怎么办,你把我们所有人都办了谁来干活。
出乎他们意料,徐阶还真是个狠人,连续加班一个多月后把所有堆积的工作给干完了。如果评选大明肝帝,除了朱元璋,恐怕没几个人能和他掰掰手腕。
喘了口粗气,还没消停更大的问题又来了。延平这个地方虽然穷,但是出银矿,这可是块肥肉,于是无数的私矿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加入了薅国家羊毛的行列。那阵仗和曾经的山西黑煤矿比都不遑多让。
这些人上下打点,官府里面没人管他们。再加上他们自己掌握一些黑社会性质的武装团伙,徐阶拿他们没办法。总不能让他自己提刀上马,杀个七进七出吧。
工作受挫,政治生涯到了最低谷,徐阶回首自己这二十多年的人生,心里恐怕也产生了一丝动摇。
到就如他祖师爷王阳明一样,在这穷乡僻壤,经过反复思考他终于顿悟了,他明白了知行合一的真意,他也学会了王阳明不认死理,迂回制敌的策略。
他找到当地的里长,许以更大的利益。这些见钱眼开的人两眼冒着光(金光),嗷嗷地扑向这些矿盗恶霸。很快这些私矿被一扫而空。
凭借良好的政绩,徐阶一步一步向上爬着。之后受内阁首辅夏言得提拔,进入东宫辅佐太子,接着开启了自己的光辉故事。
以王阳明心学为思想武装的徐阶,不再是当年那个嫉恶如仇的二愣子愤青,他知道什么时候隐忍,什么时候重拳出击。
经过十几年的苦心经营,他最终斗倒了当时权倾天下的奸臣严嵩父子,成为了内阁首辅。四年后功成身退,主动申请致仕。
观其一生,与其祖师王阳明一样在政治生涯的初期遭遇重大打击,被发配到犄角旮旯跟少数民族同胞沟通感情。但又都在黑暗中领悟了向往光明的武器,足以说明失败经验对于人的成长有多么重要的作用。
成功只能说明在某个特定的时刻某个特定的方法能够行得通,失败却可以在通往罗马的众多道路中确实地排除走不通的几个。
仔细看看,明朝官场的成功人士有几个是没被贬官过的,这都成了一种潮流。
此外失败还可以锻炼人的心智,磨砺人的品格。
所以珍惜失败的经验,不要沉湎于其消极的一面。把他变成你成长的养分,助你一飞冲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