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24日 星期一 晴 (农历二月二)
在这次疫情抗击期间,应该很多人都遇到过信息的登记,比如电话、家庭住址、家庭成员、包括身份证等这些重要的信息都被登记不止一次两次。
我们这儿前段时间开始要求上报体温监测时,我们单位就设计了一个填报的小程序,市里后来也设计了一个小程序,每天都要通过这两个小程序填报体温监测情况,我们谓之“双报”。
单位设计的那个比较简单,是针对本单位人员设计的,只有姓名和体温及家庭人员体温正常与否和有无外来人员,地址只需要填写省市区这样比较模糊的地址;而市里设计的那个是涵盖全市所有居民的,这个是社区要求填报的,我第一次登录去填报的时候试了几次,不仅姓名电话还要填写身份证信息,地址要填写小区名称单元和房间门牌号,这个可是足够详细的了。
我对填写身份证信息比较敏感,因为现在啥都是实名制,动不动就要凭身份证,包括银行卡必须实名必须有身份证,火车票也要实名也要身份证,去医院也要实名制,这些都还是值得信任的相对来说有信息安全保障的系统,也是必须要实名和身份信息的,所以没啥顾虑。
可是还有很多地方也会要求填写身份证,我的办法是能不填尽量不填。比如有很多办会员卡的店,一般留个电话还行,要再填写其他信息就免谈;还有的促销啥的,更不会去理睬。如果自我安全意识不强的,如果老年人没啥信息安全防范的,就会被忽悠。
这段时间我们小城严格封闭管理后,可谓一“证”难求(通行证),就算办了通行证外出还要几证合一才有效,也就是出去时还要带着身份证,不然仅有通行证还是不放行。而办通行证时填写的信息就更全了,也是姓名住址身份信息一全套才办得下来。
反正从元月23号来,我们几乎没咋出去,也没去超市,听说有的地方进超市也要填写比较详细的身份信息,包括姓名电话住址和身份证信息。记得疫情最严重的那个时候,经常看到朋友转发的或者网上看到的寻找某某车次某某航班人员的信息,也就是同车次或者航班有人确诊后再寻找密切接触者。而有的发出来的确诊人的信息完全不做任何处理,上面不仅有姓名还有身份证信息和详细住址,本来也是告知人们注意防护,不要去接触那些确诊的人,做好自我防护。可是,另一方面,对那些病人的信息保护,谁负责呢?
现在网络信息如此发达,万一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了呢?希望我是多想了,也希望那些登记过人们重要信息的医院、部门、超市和社区包括物业等,都能保护好这些重要信息,哪怕是疫情当前的特殊时期,哪怕是疫情结束之后,对信息安全也要有防护意识。我们每个人自己也要有自我信息安全防护意识,以确保自己人生财产安全。
今天是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祝福大家抬个好彩头!健康!平安!福气满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