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瓦尔登湖》第一篇,省俭有方

作者: 小哥阿民 | 来源:发表于2024-03-10 11:35 被阅读0次

瓦尔登湖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东部,是波士顿州府所属康科德镇境内的一个湖泊。

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是一本书,它是美国作家梭罗所著的一本散文集。

梭罗

梭罗(1817年7月12日—1862年5月6日)家住康科德,距瓦尔登湖不远。

梭罗的小木屋(复制)

梭罗是19世纪美国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作家、哲学家,是美国超验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作为一名超验主义者,他于1845年7月4日开始了一项为期两年又两个月的试验,他来到了家乡风景优美的森林中的瓦尔登湖畔,亲手搭建小木屋,过起了极简的隐居生活。他在两年后的1847年9月6日离开瓦尔登湖,随之写下了闻名世界的散文集《瓦尔登湖》。这是一部超验主义经典作品,是美国文学中被公认的最受读者欢迎的非虚构作品之一。文中详细的记载了他在瓦尔登湖畔两年又两个月的生活。

《瓦尔登湖》梭罗著

梭罗喜欢大自然,经常独自行走在野外的花木丛林间,他是美国大作家爱默生的门生和好友,也经常住在他家,他们一起探讨文学,自然,哲学和社会问题。爱默生说,“梭罗是一位天才人物,他更是一位了不起的作家,写出了美国最好的书。”

《瓦尔登湖》共由18篇散文组成,第一篇标题是《省俭有方》,下面就简单介绍文中内容及思想,并摘录部分经典节章。


一,省俭有方

康科德镇是美国马萨诸塞州米德尔塞克斯县的一个小镇,属于大波士顿的一部分。康科德镇在美国建国史与文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地,在这里,殖民地民兵被集结起来,成功的抗击了英国远征军,最终展开波士顿之围,并引发列克星敦和康科德战役,它是美国独立战争的第一场战役。在文学史上,这里出现了美国最著名的文学大师及哲学家爱默生和他的门生益友梭罗,梭罗则以一本《瓦尔登湖》让瓦尔登湖名扬四海,使这里在日后成为文艺人士朝拜的文学圣地。

据梭罗开篇所记,这本书是为好事的朋友及乡人为探听他的生活方式所写。是梭罗为期两年的试验性生活所记录的文字。梭罗于1848年在瓦尔登湖畔的树林里寻得一片空地,他亲手搭建了一间小木屋,于美国独立日的7月4日入住。他在住屋的周围开垦土地,种一些不多的只要能满足自己生活的农作物,想吃鱼了就去湖里捉,偷吃农作物的土拨鼠也是他补充蛋白质的来源。他编织的篮子只为自己所用,他说他做东西的目的从来不是为了让别人来买,正好相反,他琢磨的是如何避免让自己做好的东西非得卖掉不可。他隐居在瓦尔登湖畔,漫游在群山之间,路见浆果就捡起来,稍后又漫不经心地把它们扔掉。他泛舟于湖面,仰头望着蓝天浮想联翩。他珍视个人自由,又不希望浪掷时光。他说自己一年中仅靠自己的双手,在头六个星期里的劳动就养活了简朴的自己,从此整个冬天,还有大部分夏天,他都自由自在,安心读书。他说他以前曾尝试过做生意,“但我发现,要想经商发财,就得花上十年时间,到了那时候,也许我正在赶去魔鬼的路上哩。”

梭罗一生崇尚简朴生活,他不愿为虚无的奢华浪费时间。他说,“有一种人,他们看上去很富有,实际上却是各类人当中最穷的人,他们尽管攒下了一点破铜烂铁什么的,却不知道如何使用它,也不知道如何摆脱它,就这么拿着金银给他们自己打造了一副镣铐。”对于古代帝王所谓的丰功伟绩他说道,“金字塔不是什么奇迹不奇迹,不过令人吃惊的倒是在于:有那么多人竟然如此忍辱负重,不惜耗尽自己性命,为某个野心勃勃的傻瓜蛋修造坟墓,其实这个傻瓜蛋还不如淹死在尼罗河里,随后把他的尸体喂狗,反而显得更聪明些,更有几分须眉男子气派。”(其实很多人的忍辱负重并非己愿,比如万里长城,等等,是被逼后的无奈。)

梭罗认为,“在这个世界上,各不相同的人越多越好;可我又希望,每个人要谨小慎微,寻摸和追求他自己的方式。”对于做慈善,梭罗是这么认为的,他说有人好奇地想知道我的收入中有多少捐给了慈善事业,问我帮助抚养了多少贫困儿童。他说,“我要的是一个人好比能开花结果,让芳香从他那里向我飘过来,成熟果子就在我们的交往中芳香四溢。想必他的善良不是局部的,短暂的行为,而是持久的,绰绰有余,对他丝毫无损,但也是无意识的行为。”他认为善只是自然而然的本能,它应根植于心。他相信改革者不应是对苦难表示同情,而是他自己心存愧疚。

梭罗追求平等,认为人们来到世上,本该没什么不同,人们总是根据外表来判断这个人的地位,但“人要是被剥去了衣服,还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持住各自相对的身份地位。”但梭罗追求的公平公正并非是追求平均,他说“我仅仅是要求把公正给予所有用自己的生命和劳动为人类造福的人。”

人们总是被各种观念所左右,我们生来就爱夸大我们所做工作工作有多么重要,可是又有多少工作我们还没去做?梭罗认为,“人的各种能量从来还没有被估量过,我们也不应该根据任何先例来判断人的能量,尝试过的事儿委实太少了。不管你曾经经历过多大失败。”由此可见,梭罗来到了瓦尔登湖畔居住,不是出于他消极的生活态度,而是要在大自然的清净中探索人与自然的真谛。他不是要茕茕孑立的将自己孤立起来,他也经常出门走访,这是他的一个生活实践。


梭罗在1845年三月来到瓦尔登湖畔,他用借来的斧头砍劈建屋所需的木材,也将别人将要搬走的破旧木屋便宜买来,它被拆除后的木材和钉子都是他搭建自己的小屋的材料。他挖去将要翻耕的荒土中的树根,它是备用的炊煮材料。在以前土拨鼠挖过洞的地方,为自己挖出一个地窖。翻去表层的冻土,就有了优质的沙土,将土豆种下,只为满足自己的生活。一直到五月间,小木屋已基本建造好,当然这也有着朋友的帮忙,梭罗说,其实这帮助也并非必须,他只是想借此改善邻里关系罢了(其实来帮忙的人,都是美国著名的作家,学者,比如爱默生等)。梭罗建的小屋力求简朴,在材料的使用上绝不浪费,他对每一笔支出都有记录,虽然在建屋和开垦的过程中废去了很多时间,但他认为在劳动中所得到的启发和思考,不亚于读圣贤书所得到的收获。而在余下的闲暇时光,就沉醉在这寂静的大自然中闲暇,思考,和阅读……

相关文章

  • 《省俭有方》:梭罗名录之我见(二)

    我以我心记真实 文/情绪化的大笨蛇 第[208]篇 继续来看梭罗《瓦尔登湖》的第一篇文章《省俭有方》。此处摘取的名...

  • 读《瓦尔登湖》之省俭有方

    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我希望活的深刻,并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然后从中学习,以免让我在生命终结时,却...

  • “省俭有方”——读《瓦尔登湖》有感📖

    节俭,在你的眼中是怎样的一种行为呢?是吝啬抠门吗?是贫穷的象征吗?是在浪费时间,多此一举吗?或者是一种高尚的品质...

  • 《省俭有方》:梭罗名录之我见(一)

    我以我心记真实 文/情绪化的大笨蛇 第[205]篇 《省俭有方》是梭罗在《瓦尔登湖》一书中的第一篇文章,里面提到了...

  • 《省俭有方》

    《瓦尔登湖》这本书用了第一人称我这个字,成了这本书的一大特色。这本书里面有一篇文章叫《省俭有方》。写了人们铺张浪费...

  • 《瓦尔登湖-省俭有方》摘录

    劳动的人没得闲暇休息,使身体得以日渐复原。他无法保持最洒脱的人际关系,他的劳动到了市场上就不免贬值。他除了做一台机...

  • 《瓦尔登湖》札记――《省俭有方》

    人的生活必需品可以极其精确地分为几大类:食物、住所、衣服和燃料;因为只有获得以上这些东西,我们方才可以自由的考虑真...

  • 瓦尔登湖(译文经典)微信读书观后感摘取!

    瓦尔登湖(译文经典) 梭罗 29个想法 省俭有方 >> 有些东西在某些人的圈子里,那些最无助、病得最重的人,确实是...

  • 《瓦尔登湖》读书随笔5

    《瓦尔登湖》重读进行中。以下摘自开头《省俭有方》: 说真的,太阳冉冉升起,我可从来没有具体地出过力,但是切莫怀疑,...

  • 《瓦尔登湖》读书随笔2

    《瓦尔登湖》重读进行中。以下摘自开头《省俭有方》: 人们在绝望中默默地过日子。所谓听天由命,就是一种根深蒂固的绝望...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瓦尔登湖》第一篇,省俭有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ajy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