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最早认识的一批昆虫里,蚂蚁就是其中之一。路上、树干上、草叶上、甚至家里,随处可以看到蚂蚁的踪迹。比较常见的蚂蚁主要有这样几种——体型很小的黑色蚂蚁、体型更小的红色蚂蚁和体型较大的黑色蚂蚁。在新加坡旅游时见过一种金黄色的大蚂蚁,经群友科普是黄猄蚁,在家乡这边从未见过这种蚂蚁。小小的黑色或红色蚂蚁喜欢在树干或角落里沿着固定的路线一连串地爬来爬去,要是用东西把它们的路线堵住,它们就聚在一起,像在开会讨论怎么把挡路的东西搬开。如果发现实在搬不开,就翻越过路障继续前进或是绕开走了。经常见它们搬运着很小的白色食物碎屑,遇到大块的食物也要集体讨论,最后拆成小块逐个搬运回去。
体型较大的黑色蚂蚁看起来分工更明确,似乎也更有组织纪律。曾在花坛下找到过一个这种蚂蚁的洞穴,把草杆伸到这种蚂蚁的洞里,拔出来就会带出几只咬着草杆不松口的兵蚁,小时候很爱玩这种“钓蚂蚁”的游戏。兵蚁的前颚比较发达,可以轻易咬穿草杆和侵略者。把它们钓出来之后,它们会在外面疑惑徘徊一阵,好像在想:“我们怎么会在这里?”不一会功夫,洞外就爬满了钓出的蚂蚁。有一天傍晚路过,看到这个蚂蚁窝里长翅膀的飞蚂蚁正在不停地涌出来,据说是为了分群繁殖后代,带着翅膀去找寻新的住所,是未来的蚁王和蚁后。一只只飞蚂蚁就这样离开家,陆续踏上旅途,周围还有一些工蚁和兵蚁送行,场面很有仪式感。我还没有机会见到成熟的蚁王和蚁后,只见过蚂蚁蛋。过去校园里有一窝蚂蚁,在天气好时将白色的蛋藏在石头下面,等天气开始变得潮湿了,就把蛋再搬走,不知是收到洞里还是移到了别处。虽然没有亲眼见过传说中蚂蚁搬家的景象,猜测这种行为可能和蚂蚁搬家有一些关系。此外,蚂蚁会把蚜虫当做自己的奶牛,在有蚜虫的地方通常都能找到蚂蚁的身影,之前看一本书上说蚂蚁会把蚜虫带到自己的洞里保护起来,网上搜索了一下发现确有此行为,希望未来能有机会看到。
一直以来仔细观察蚂蚁的时间终究还是不多,对蚂蚁的很多了解都来自于书本。作为普通爱好者,未曾通过饲养观察蚂蚁,很难有机会实际看到蚁穴的内部,也远远不能像梭罗和刘亮程一样将蚂蚁的社会描述得那么生动有趣。以后希望有更多机会在实际观察中了解到更多蚂蚁的习性、行为和趣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