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在人际关系中的发展通常会经历三个阶段。即自我中心阶段,他人阶段和独立阶段。只有进入独立阶段,我们在关系中才能实现自由。
第一个阶段:自我中心阶段
在这个阶段,我们会自然地觉得世界和他人是围绕我们的需要来运转的。把自己的需要和愿望当做别人的需要和愿望,把自己的关注的中心当做他人关注的中心。在这个阶段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站在舞台的中央,别人只是观众,别人照顾我们对我们好是理所当然的。可是慢慢的我们就会发现事情不是这样的,其他人也有自己的需求,期待和意见,他们并不总是关心我们,很多时候他们只关心自己。
第二个阶段:他人阶段
这个发现会让我们感到惊奇,也会让我们有挫败感,慢慢的我们就进入了第二个阶段他人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逐渐意识到自我和他人之间的差异,并把这种差异理解为一种冲突。进而想要解决这种差异,在这个阶段有两个典型的标志。
标志一:让他人决定我们的行为。
第一个标志是把自己放到被动的位置,让他人来决定我们的行为。这个阶段的人往往会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是顺从,即为了别人委屈自己。我们会生活在别人的目光和期待中,觉得别人的评价,赞许,关心,愤怒都是最重要的事情,我们会因为没有满足别人的愿望而深深的内疚和自责。却忽视了自己的需要和价值,这背后潜藏着一种隐秘的交易期待。如果我特别听话,如果我顺从你,你就应该给我我需要的东西。安全感和爱。
可是有时候这种期待只是一厢情愿,当他没能实现时,我们就会选择另一种态度——反抗,很多青春期的孩子都有这样的反抗。父母老师觉得孩子应该好好学习,孩子偏不学;父母老是要孩子循规蹈矩,孩子偏不听话。孩子的这些反抗是把自己当做工具,通过自己来表达愤怒。就好像在抗议其他人违背了隐秘的契约。可这种反抗只是另一种形式的顺从,因为他没有自己的价值标准。只能通过反抗别人来彰显自居与众不同。
无论顺从还是反抗,都是把我们放到一个被动的位置,并让他人来决定自我的行为。
标志二:难以容忍差异。
他人阶段的第二个标志,我们很难很难容忍和别人的差异,处于他人阶段的人很难容忍自我和他人的差异。有时候我们会被别人影响,有时候我们很想去影响别人,改造别人,让他们跟我们一样。越亲近的人,我们越难容忍他们跟我们不同。我猜这主要是因为,有时候我们需要通过确认自己和其他人一样,从而获得“我们是站在一起的”,甚至“我们是一体”的感觉来消除孤独感。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这种差异威胁到自我,于是选择用否认、抹杀、攻击的方式来保卫自己,更多时候我们是希望通过其他人为我们改变来确认他们在乎我们,认同我们,进而确认我们在他人心中是重要的,这很容易造成关系的纠缠,让自我在过于紧密的关系中,失去发展的空间。
不能容忍差异,还会造成各种人际关系的冲突和烦恼。生活中大家应该经常遇到争吵的夫妻,他们因为不能容忍彼此的差异,关系变得特别紧张。
比如妻子会跟丈夫说:“你看别人家孩子都在报奥数,我们家儿子不报告书他不会落后吗?”丈夫跟妻子说:“小小孩子就这么焦虑,长大了心理素质就不好,更没有长久的学习动力,这叫涸泽而渔。”他们都觉得自己在坚持的是重要的事情,所以一点都不妥协,两人因此吵得不可开交。当然夫妻之间的差异不是容忍就可以了,还需要达成一致。才能有进一步的行动,成熟的夫妻会怎么办呢?
妻子说:“我觉得应该报数。”丈夫会说:“我觉得孩子应该多休息。”俩人会在一起商量,虽然还是会有争执甚至吵架,但最后他们会以一种创造性的方式达成协议。比如丈夫可能会说:”好,那就先试试看,万一孩子不爱学就不学了。“妻子可能会说:”那先买些书让她接触接触,万一她有兴趣就去报班。“他们在观念上是有差异,可是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达成了某种一致,无论我们有什么样的矛盾,不要让这种矛盾影响我们的关系。因为有这种共识,他们反而更能容忍彼此的矛盾和差异。
独立阶段
我们有了自我负责的能力和容忍差异的能力之后,就不会在人际关系中轻地调入顺从或反抗的陷阱。而是会进入人际关系中的第三个阶段独立阶段。
在这个阶段我们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分清楚什么是别人的课题,把自己和他们分开,还能够理解别人,同时尊重自己。
我有一个朋友孔武有力有八块腹肌,年轻的时候经常在街头跟打架,后来慢慢弃武从文,变成写字楼里的高级白领。有一天我们在一起聊天,我问他什么时候觉得自己成熟了,他说:“年轻的时候如果有街头的混混来惹我,我是一定要跟他干一架的,可是现在有街头混混来惹我的话,我拍拍屁股就走了。”
为什么他会把逃避视为一种成熟?因为以前打架的时候虽然英勇,但他的行为来源还是混混,可是现在不同了。他有了选择的权利,他既可以选择跟混混打架,也可以选择离开。这种选择的自由就是成熟。当时我跟他开玩笑说:“你是变懦弱了,为自己的懦弱找借口。你的血性呢?这可真是人到中年的悲哀呀!”他一点都不生气,只是笑笑说:“不值得而已。”这时候我觉得他真的成熟了,混混的挑衅不能影响他,连我懦弱的评价也没法影响他,他有自己的行事准则。他知道怎么做对自己好。
罗曼罗兰说过:真正的英勇是认清现实以后还能热爱现实。这句话也适用于人际关系的准则,当我们内心的信念而不是他人的态度变成我们行为的主导时,我们就获得了一种主动的对自己负责的姿态。这时候我们就开始成熟起来,孔子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意思就是君子遵循内心的规则形式,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