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想

作者: 蝴蝶剑 | 来源:发表于2017-08-16 19:45 被阅读0次

    我一直期待用最短的时间走完我想去的山山水水,以为看遍世间繁华与落寞我就能回归按部就班的生活与工作。后来才发现,余生很长。这许多美好的风景值得用一生去慢慢品味和观赏。囫囵吞枣走马观花似的浏览会导致消化不善且身心俱疲。

    也不知道为什么,人们总是向往更远的地方,觉得远方必定有着与近处不一样且更美的风景,旅行所得到的快感会更满足。除去部分地方确实是这样的,也和人因为熟悉所产生的发现美且越容易被忽视也有关。就如我从小在南方长大的人而言,南方的各种名山大河已经不太能唤起我的兴趣了,尽管江山多秀丽,在没有其他因素的掺杂下我对它的解读只能是:啊,祖国的江山如此多娇!如若这趟旅行里有难以忘怀的回忆,多半因为那是我们好友许久未见的相约之地。

    就像我说的,习惯了江南的清秀温婉,我很期待北方的豪迈壮美;看腻了都市的拥挤嘈杂,我很享受小镇的宁静简约。那边的一切和这里反差巨大,教人怎不震撼?尽管种种的迹象已经在各种渠道都已得知,但是当这一切赫然在目时,我还是会发出世间万象,人生百态的感叹。

    我一直觉得旅行的意义并不在旅行本身,也可能不取决于风景多美。在去过的很多地方,能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那人间仙境,更在于在路上所遇到的人。一段回忆最后重要的一定是故事的缩影,而不是美景。美丽的风景很多,有趣的故事却很少。

    当你像我一样意识到这些时,旅程更像是一种探索和感知。来到这素未谋面与自己生活之地有极大差异的地方,很多东西慢慢会好奇起来。如果你有足够的好奇心和洞察力,那真的会有意外的收获。

    可能是我这个人想的有点多或者好奇心太强吧,我会想要尝试了解我所不知道的一切。去到福建土楼的时候,我会坐下来与当地客家人聊天喝茶。客家人的热情好客先前只是耳闻,可是聊下来我才知道如此远近闻名的热情一点没夸大,土楼的建造智慧是也不止百科上的解释。福建人的团结意识不仅流传于中国,还被马特·里德利被当作中国商人团结的代表与犹太人、吉吉拉特人(南亚印度民族之一)、波斯人、亚美尼亚人一起写进《理性乐观派》里。而一点不违和的是在福建商人的浸染中客家人还一如既往地保持着淳朴。

    在西北之行中,祁连大草原的确让人心情舒畅,绵绵不绝的高山草甸绝对让人心驰神往;祁连县城和俄堡小镇的西式路灯叫我眼前一亮;莫高窟的表演和壁画令我感觉到自己知识的浅薄,并有了深入了解的兴趣。天空之境却没有照片中的唯美,照片上会比现实用肉眼看美很多,除却拥挤的人群和满地的垃圾,还有前面的污水沟。在克措牧场的草原上,他们在骑马。我看到有一家人(看起来是当地牧民)在烧烤,便凑过去聊聊天,他们是藏族的,普通话都说不太好。看起来生活应该不是很好,但是面容很祥和。与之交谈才知道,原来不止我不太喜欢穆斯林,他们很多民族一样也不太欢迎。

    告别西北后来到湘西,也是很喜欢的一站。同为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恩施,两地虽近却有不同:湘西较为神秘些,都是住在深山里的少数民族,湘西有些地方却更为淳朴和原始。虽然碍于商业开发不是很浓的因素,民族特色并未太多显现,但能让人实实在在地感受到那份宁静。恩施则已被旅游业开发的一派歌舞升平的迹象,或许跟我们去的地方也有关。而在湘西,最有诗情画意的莫过于在边城茶峒捧着一本沈从文的《边城》,坐在重庆遥望对面的湘西,或者赶在船夫收工前坐着拉拉渡到对面找寻书中的角角鱼,吃着鱼头火锅,配上一碗可口的米酒,那味道至今让人回味呀。可能是文学的影响,我去过的诸多小镇就属这里印象最深刻,令人去了还想去。

    就不配图了,图片拍得毫无亮点,免得碎了看客心中的美好向往。有时候会怕忘了曾经的一切,毕竟信息量太大,脑容量太小。记下此刻的感想,就算记忆慢慢褪去,哪一日看到画面依然能跃然纸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行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akw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