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有这么一段话,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翻译成白话文意思是:
孔子说:“人们所犯的过错,各由其本身的性格类别而来,因此察看一个人的过错,就知道他的人生正途何在!”
这段话之少包含两种意思。
一方面是指人都会犯错。因为个性不同,他所犯的过失也就不同。
温和的人所犯的过失偏懦弱,而个性比较强的人容易犯莽撞的过失。
世上没有完美之人,人们在修正一个个过失中得到成长。
另一方面,因为性格差异所犯错误也就有所不同。
在心理学的研究中,把人分成偏向感性或理性等类型。
过度感性的人,遇事容易冲动,很难做冷静的思考;但这样的人热情,相处起来很温暖。
如果偏重理性,对任何事情都很冷静客观,善于分析,但是有时候便缺乏行动的力量。
所以性格的类别各有不同,犯的过失也各不同。
对同一个问题,孔子针对不同性格的人,会做出不同的回答。
比如,他的学生子路和冉有都问他这样一个问题:听到该做的事,要不要立刻做呢?
因为子路个性勇敢向前,孔子就告诉子路:不可以,有父兄在,做任何事都要先商量请教,不要那么冲动。
而冉有个性比较软弱,谨慎有余而动力不足,比较退缩保守。所以孔子建议他立刻去做。
针对不同的人,知道他容易在哪一方面有过错,也就知道他应该在哪一方面下工夫了。
无论是老师、父母,还是朋友,看到别人有过失,不要担心,从他的过失中我们能了解这个人,知道应该往哪里发展。
最怕的是一个人意让自己的过失不显出来,让人看不到任何过失,别人反而无从教起,也就很难给予指导了。
所以,不用怕犯错,让它显露出来,才能想办法去改正,成长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