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图片
周末休息在家,午后闲聊,老公懒散地搭理我,主要精力都在听他手机里播放着的谈话节目,《冬吴同学会》。
节目中,两位主持人不知什么时候切到了教育话题,例举起一个大都中国人再熟悉不过的场景:一位父亲带着孩子在街上遇到向你乞讨的人,而父母亲该如何向孩子示范及表诉,给孩子积极正确的教育....... 。
70后的老公听后大笑,但还尴尬有余地说起往事:小时候最怕的事不是被父亲暴揍,而是上街吃饭(下馆子)遇见桌边要饭的乞丐,尤其怕敲家门的乞丐,本来痛快玩耍的高兴劲立刻荡然无存,立刻战战兢兢,无地自容起来。因为他爸爸见到必定会立刻教育他,说不好好学习,不听话,就会成为和乞丐一样的人,并且会被家人看不起 (被抛弃)!久远的印象里,老公说父亲训斥他时,旁边的乞丐脸上 “ 苦脸赔笑自卑的样子 ” 很多年后都鲜活如昨,如果非要有具像,看看晚清老百姓的照片即可。
那时乞丐特多,这种 “ 应景教育 ” 被老公的父亲高频率应用,在单亲家庭环境中,经历了童年、少年 。老公父亲以为很是激励,所谓 “ 知耻而后勇 ” ,受辱后定会奋发图强的 “ 逆境造就人才 ” 并没有起作用。却养成老公早年遇事忽而自信爆棚,转瞬失落恨世的情结习惯,成了老公内心里挥之不去的梗,甚至曾经也偶尔复制到年幼时,调皮女儿身上,至今深为自责 。“ 不成功便会被家人抛弃 ” 使老公从懂事起便承担了巨大的精神压力 。今天早上查看他手环记录的睡眠数据,几乎没有深度睡眠,很是担忧 。老公却不以为然,说十几岁开始,睡觉时就养成 了像猎狗一样 “ 警觉 ”的习惯了,因为半夜里很有可能因一件没有做好的事,被父亲打起来。就是到现在,老公父亲癌症晚期,照顾他时,偶尔在父亲面前弯腰低头时,老公说他后脑勺还凉嗖嗖的,身体还有阵阵痉挛,像是犯了什么滔天大罪马上要被砍脑袋似的。
一盏等你回家的灯 就是生活的小确幸笑谈中,回忆里,那个年代,或是在中国,这几乎成了一种教育孩子的常识了。老公19岁独立,20岁我们相遇,他早年脾气暴戾,这二十年来,老公说他可能被我 “ 同化 “ 了,变得 “早早就想回家, 懒惰、没有斗志的人 ” 了,但是即使现在陷入困境,他的脸上却越来越多了一份从容的笑,越来越有我固有的那种 “ 无所谓 ” 。但遇到大街上有乞讨之人,必定隔着老远上前给钱,有了女儿后,更是如此 。尤其是看到 “ 为小孩看病倾家荡产,沿街跪讨的父母 ” 时,情绪波动,眼含泪花,总让还小小的女儿送给他们一点钱 。
而后我做了妈妈, 我又是如何和我的女儿说的呢? 应是自身胆太小,人儿也小小,天生就是怯弱的缘故,每每和女儿一同遇见这些人们,总是牵着女儿的小手急忙忙走远,唯恐避之不及。一边走,一边说:“不要和他说话,他们都是拐子,会骗你走的,你要是被拐走了,就永远看不到爸爸和妈妈了!走!快点儿 ” 。
快乐童年那么,为什么我会这样恐惧面对乞丐了?小时候的我,又是怎样真实面对那些乞丐的呢?
最为深刻的一次是70年代末的冬天,大约是自己七八岁的样子,砖瓦厂职工宿舍区,那时候上门乞讨的人几乎天天都有。有天我一人在家,爸妈上班还没回来。听到了敲门声,我无所顾忌打开门,一个衣衫破烂的妇女俯身看着我:“ 给点吧,小姑娘 ”。我跑到堂间取了桌上一个小碗里的零钱,是几枚一分钱硬币,都是爸妈准备好的,虽然那时家里很困难,但妈妈总是在一个固定的小碗里放一些硬币,教我开门后给一个硬币,而不要说没有,并像其他家摔门决绝。
她接过钱,小心的放进上衣内兜里,我好奇又满足的看着,她犹豫地看着我,过会又可怜巴巴地伸过来一个瓷缸子:“小姑娘,给点饭吧,我很饿啊 ”。
“ 妈妈还没有回家,饭还没有煮 ” ,我如实的回答。
“ 姑娘,那就给点米吧 ” 。
“ 好啊 ” !
我愉快的答应着,随后跑去厨房拿着量米的筒,装着满满的一量筒米,跑出来倒入她的瓷缸子里,她冲我满足的笑笑,“ 谢谢,谢谢小姑娘 ” 。
我当时觉得很开心,看她那么满足,认为自己做了好事了。
过了一会儿,又有一个要饭的敲门,我照样打开门,高兴拿钱去,给他后还窃喜:今天运气好,连续给了两次!他接过钱,直接递过手中的空缸子说:“ 姑娘给点米吧 ”,我再次将装满量筒的米倒进她的缸子里,她也笑着说谢谢就离开了。
不一会儿,又来了一个,后来,又来了一个……。
如此这般,我不亦乐乎,半桶米就这么没了。
七十年代,单纯快乐的童年长大后才知道,当时可能碰到了 “ 丐帮 ”,并有类似上门佯装乞讨拐卖小孩的。幸好是妈妈回家了,我把整个过程告诉妈妈,希望她能表扬我。结果妈妈说我是傻姑娘,不能这么给米,以后千万不能这么给了!他们知道这孩子的家长不在,孩子又老实,结伴过来了,很危险。并反复严厉警告我以后一个人在家,不能再开门了。虽然后来家里装了铁栏杆门,又可以隔着栏杆给钱了,但自此我落下了这个 “ 心病 ” 。
时下,已是中年的我,此刻想想那个小小的,单纯的自己,很是可爱,也是有点糊涂,现在想来还真的是有点怕呢。
自那次以后,我特怕讨饭的,他们会不会像妈妈说的,骗我,把老实的我拐走,所以从女儿很小时就灌输她讨饭的人是很可怕的认为。还好女儿从小就像男孩子似的大大咧咧,多次完成爸爸交给她送乞丐零钱的任务,一直快快乐乐,“ 无所畏惧 ”,并对这些来自妈妈的软弱 “ 恐吓 ” “善于健忘” 。
希望女儿永远淳朴真诚,笑口常开时光荏苒,光阴似箭,女儿都大学几年了,越来越独立了,原本频繁的联系叮嘱渐渐稀松。我也明白终将要放手,任她自由驰骋,打拼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我们只需每时每刻,默默的注视着就行,也如老公说的,我们现在只需随时准备好就行,其他的无须再说。
只是现在这世界,越来越快,越来越复杂,越来越不懂。车马邮件都慢的生活只有童话里才有,当下的人们似乎已没有童年记忆里的温良恭俭让了。老公也经常开玩笑说当年盼着生个女儿,现在有些 “ 后悔 ” 了,如果是个儿子现在多省心 。他常感叹:养女方知世道险恶 。
我知道已成人的女儿,现在虽然表面上似乎越来越有点 “ 老成 ” ,偶尔还 “ 刻薄 ” ,但其实内心是非常善良的。希望她健康快乐,喜欢学习新知识。与人和善相处,心中有爱,做真实的人。
女儿20岁生日纪念重新听完这期蜻蜓FM节目,假如回到从前,再遇到乞丐,流浪者,当孩子不解时,推荐这样对孩子说:“孩子你要好好努力,长大后才有能力,帮助这些人,让他们生活有保障,精神独立、安详”。
窗外,和风清冽,溢满冬日阳光的芬芳。
作者微信二维码 即将开设公众号如果你觉得文章不错,欢迎分享转发到朋友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