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的第二部电影,豆瓣评分只有6.5 。
我是天生的怀疑主义者,从来不因外部“定价”来判决一个东西。尽管豆瓣评分在相当程度上是一个很好的观影依据,但我还是不完全信大众的投票,高分电影,要么在好的叙事底子上有政治正确且触及大部分人心底的东西,比如那些top250,要么足够排他,让不是受众的人基本不会去看,所以即使小众但口碑极佳。那些评论两极分化的片子就很有趣了。而关于本片、我看到的大部分差评和评论区的言论,才是我推荐这部片子的原因。
是的,这是一部墨西哥的科幻片。
听到西班牙语的科幻片,是不是心里觉得怪怪的?那就对了。我们对科幻,甚至对商业电影的印象,大部分还是以英语,好莱坞式的调性为主——墨西哥电影?
或者你想起这个国家的时候,想到了什么?混乱?贫穷?黑帮?毒品?性?
这也许就是问题所在。
电影、书籍等等载体,本身就是意识形态极佳的投射,是可以跨越时空、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东西。它们或多或少地塑造了我们的“常识”和认知。
正如1984里所说“谁掌握了过去,谁就掌握了未来。谁掌握了现在,谁就掌握了过去。”
所以每个自以为独立思考的人都是浅薄的,因为我们不可能不受到“制约”,因为我们从小的教材,能够接触到的信息和媒介都是经过筛选和安排的,它们不动声色中已经默默的修改了我们脑中的参数设定。即使小部分人后来会变更,但那也只是被另一种意识形态改变而已。人的思想,始终是外来物。
当明白这一点时,再回头审视自己的那些“看法”,是不是觉得所有“理所当然”背后的毛骨悚然?为什么对白人英雄拯救世界觉得那么“毫无违和感”?为什么对一些真正的压迫没有觉得哪里不对?为什么对该问“为什么”的问题完全没有质疑?
那么,让我们听听墨西哥的声音吧,虽然这不太常被听到。
影片的开始,是美国在墨西哥的村庄建设大坝,拦截河流,当地人需要用水,则必须高价去他们的水库买水,且水不断提价,任意提价,谁让水是必需品呢?水库由该水公司武装把守,摄像头上都装着机枪。
男主和他爸就活在这样的村庄里,守着他们的玉米地。男主是个技术宅,自己捣鼓无线电,不小心收到了该公司的信号,然后被定位。美方直播了新飞行员男二来狙击“恐怖分子”的过程,观众欢呼。然后镜头的这一边,男主看着自己的土房和里面的父亲被炸死。
男主离开家乡去美墨边境的城市打工,于是在当地的某美国工厂,利用神经系统和机器连接而远程操控美国某座他们永远看不到的建筑的工地上的机器人来做搬运和焊接工作,(话说近未来的搬砖都这么…)那些因生物电耗尽体力不支而倒下的工友就被拖出去人道处理了。而男主通过机器传回家给哥哥的钱还要被大量扣税。
女主在神经网络上写的关于男主的影像故事正好被男二飞行员购买。良心发现的飞行员心里愧疚,爸妈却安慰他,这是为了“保卫国家”,是荣耀……(那些阿富汗战争、越战的,都是一样的谎言,这也是媒体的意识形态输出)
结尾男二帮助男主炸掉了村庄的水坝。这里的剪辑很妙,以男主脑中当年父亲往大坝扔石头(自然没用)开始,然后以男二炮火下大坝的崩塌结束。
这个结局被很多人诟病,但我觉得这才是其动人之处,现实就是如此,被压迫者的复仇是无希望的,因为他们的力量、未来、甚至超越自己阶层的机会,都会被权利机器压得死死的,以保证他们维持在生存线挣扎。在这样的权利体系下,好莱坞式的复仇是不可能的。片中的复仇依赖于资本主义的某个棋子的“良心发现”,而现实呢?
更寒心的是,我们都明白,即使炸掉这一座水坝,他们依然会重建水坝,也许会有更惨烈的压迫作为惩罚,而本质的东西,都不曾动摇过。这才是可怕的地方,以看似温情的结局 点到为止。
虽为科幻片,但是其科幻的概念只是背景,更多的,是在近未来的设定下,影射某种现实。这种现实,就是墨西哥的现实。也是我们的部分现实。
更可悲的是,大部分人连意识都意识不到这种现实,因为我们被媒体“制约”或者说洗脑的太深了。而这样严肃的作品,是值得花时间去看的,比起那些爆米花动作片的“科幻”片 不知要高到哪去。如果你看完有所触动,那么 你还有救。
喜欢科幻,是因为科幻是对未来的理性演绎,以及对人类生存的严肃思考。科技的发展并不是为了建造乌托邦。人类社会的问题,也不会因为科技而改善,因为那是人的问题,人永远是系统最大bug,工具不是。
汉娜阿伦特说:“人类不可能获得自由,除非他知道自己是受制于必然性的,因为把自己从必然性解放出来的努力虽然不可能是完全成功的,但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他赢得了自由。”
人是不可能完全脱离意识形态的“制约”的,即使意识到了部分想法其实并不是天然应如此,但还是会不可避免的让其左右自己的行为。那么,至少,要看懂并接受真相的各个切面,在心里多炸掉几个水坝。
只能如此?
只能如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