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云南人,跑到深圳工作,经常会遇到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留在深圳?
就像每一年春节父母都会质疑的问题:你就不能回老家吗?你为什么非要留在深圳?
一开始,我也答不上来,我说,在深圳我可以学到很多。可是具体学到了一些什么,我也说不上。我好像学到了很多,可好像什么也没学到。
直到我看了《终身成长》这本书,我才找到答案,我学到的,就是成长型思维。
没去深圳之前,我和这里的所有人一样,大部分都是固定型思维,当我们遇到事情的时候,第一时间不是去找解决方法,而是追究责任,互相甩锅。
当我们看到别人很厉害的时候,我们以为是别人天生就很厉害,觉得别人厉害是应该,自己怎么都比不过。
可实际上呢?我们自己到底付出了什么?
从小学到高中时代,我凭着自己的一点小聪明,让我的成绩在学校还看得过去,在很多人眼里,我似乎属于学习成绩比较好,又乖的学生。
可是我自己知道,在这个过程中,我只是跟着老师的节奏在走,很少有在真正地努力。
所以,在面临挑战,选文理科的时候,我把原本自己想学,但是需要付出更多努力的理科毅然决然地放弃了,选择了舒适度比较高,不需要努力的文科。
就这样,我成为一个假的文科生。
对于文字,我一直不敏感,很多很简单的道理我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理解,我怪自己记忆力不好,所以每一次文综考差的时候我都在给自己找借口,我说是我的记忆力不好,我记不住。
于是,文综成绩从第一次到最后一次都是差的,成功地拖了自己的后腿。
勉强考上了大学,发现噩梦开始了。
大学的所有内容都是语文相关的,我没有了任何优势,成绩一落千丈,在班里成了倒数,可这时候我依然觉得是周围人本身就很厉害,是我没有他们优秀,我也就这样了。
人生还没有正式开始,我就做好了放弃自我的打算。
直到大学毕业,我开始陷入了深深的担忧,我发现自己什么也不会,我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工作。从网站编辑入手,我嫌太无聊,没有技术含量,我选择放弃。
应聘到人物采访专栏,我觉得太高级,我够不着。
一个月写了一篇稿子,一篇活动报告,每天早上九点上班,悠悠哉哉十二点就吃饭了,下午假装在找资料,实际上就在等下班,老板人很好,动不动就带出去参加豪华车站,去旅游团建,开心的时候下午四点就下班。
可我不知道这样的日子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
原本我有很多学习的机会,可以跟主编学写稿子,跟老板学为人处世,跟同事学运营之道,而我再一次认为因为别人天生就很厉害,我是学不会的。
对,我又一次选择了逃避。
可是逃能逃到哪里去呢?除了回老家,我别无去处。
在表姐的建议下,我去了幼儿园,成为一名临时的幼儿园老师。原本我以为别的做不好,幼儿园的小朋友还是可以带好的。
可是最后我发现,对于小朋友来说,我只是一个比他们大一些的大朋友,我其实什么也教不了他们,不会画画、不会音乐,因为有了我这样的老师,他们的生活失去了很多乐趣。
我开始害怕,我不想耽误他们的人生,也不想自己就这样躲避一辈子。
可笑的是,此时此刻,我内心里的选择依然是逃避,想要逃离周围所有我认识的人,不想让他们看到我的窘样。
我想逃到西藏,去一个没人认识我的地方重新开始生活。
我开始投简历,我接到了电话,我觉得有希望了,好像换一个地方就能成功了一样。
但是西藏,对于任何一个想要去那里工作的人来说,似乎还是遥不可及,周围没有任何人同意,我不知道怎么办?
这个时候,摆在我面前的还有一个选择,叫做“深圳”。
我对深圳其实没有概念,我也不知道深圳能带给我什么。我只知道到了深圳,就没有谁认识我了。于是买了票,只身前往深圳。
做这个决定,只花了不到1个周的时间。
但我从来没有想过,我能在深圳待那么久。也许家里所有人都觉得,我只是去体验一下,但我被生活打回原形的时候,我会选择回家的。
可是至今没有想回家的念头。
因为我终于明白,在深圳,我学到的就是成长型思维。
我开始意识到,别人所有的厉害,除了有天赋和聪明以外,还有更多的努力。
我开始明白,只要我愿意付出,愿意去学习,我会变的越来越优秀的。
我开始懂得,遇到问题的时候,追究责任是没用的,更重要的是找到解决方案,把问题解决了,下次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
而成长型思维,将会是我未来最宝贵的财富。
我记得刚到深圳市,我特别想不明白一件事情:为什么天气那么热,还有那么多人喜欢跑步?后来发现,那里的人不仅喜欢跑步,还喜欢学习、喜欢工作、喜欢分享、喜欢探索……
在这里,似乎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当我的固定型思维逐渐转变为成长型思维时,我知道,只要我愿意付出,也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而这就是2020年的我认真思考的第一个问题,也许对别人来说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在我的世界,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认知改变。
2020年,继续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