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时候,最喜欢逛商场,不为买任何东西。
我喜欢商场里的那种氛围:冷气开的足,到处是衣着靓丽、妆容精致、肤白貌美的女生。
最重要的是,里面到处充斥着导购员热情如火,偏偏又是生人勿扰、闲人免进的各种名牌店铺,时刻提醒着你,必要很努力很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上周末下午在书店,看了一本有关插花的书籍。
一个俗气的不能再俗气的女人,竟然也开始看一些具有艺术气息的书了,偏偏还看的津津有味,乐此不疲。
那时,我刚跟谢先生吃完心心念念的肥猫烤鱼。
谢先生一边吃,一边念叨着淡了淡了。我也感觉味道淡了些,吃着很油腻,点的配菜里,我最喜欢的鸭血只有少的可怜的几块。尽管如此,内心依然感觉很满足,之前从六楼经过,看到别人吃烤鱼的时候感觉十分美味,这次自己终于吃到了,也算了却了一个小心愿。
吃完烤鱼,带着谢先生在商场里兜兜转转,一边找着向上的楼梯,一边跟谢先生念叨,下次再来,两个人要吃什么吃什么。
终于把谢先生带到了九楼的三联书店。
在书店里随意的逛着,导购员热情的向我介绍着工艺品,大概有三分之一手掌大小的小鞋子造型充电宝十分的可爱乖巧,可惜价格实在是有点昂贵,且我家中已经有三个充电宝了,手机充满电坚持一天也完全没有问题。
书店里面,某个我不认识的作家刚办完新书发布会,作家跟工作人员聊了一会儿,抱着鲜花就离开了,我逛完了工艺品,就去书架上找书看。谢先生则找了一个没人的墙边,席地而坐抱着手机看电子书。
图文无关“深入自然方能寻花,没有比自然中的花更美的了。”
我看的这本书就是《如花在野》,作者是日本花道、茶道大师田中昭光。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对花道一窍不通,身边的很多同事都喜欢喝茶,偏偏我又对茶不感兴趣。果然,当我看完这本书后,我对花道依旧一窍不通。
我想写一下看完这本书以后,自己的一点点小感受。
书中的内容跟花密切相关,我个人感觉跟花艺没有太大的关系,更像是一个作者对自己生活的一种平平淡淡的纪念。
图文无关书中的内容大概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插花作品的图片+相应的文字解说,包括用了什么花草,花草是如何得来的,盛花器皿的故事,作者的心得感受等等。
第二部分:作者与好友们在一起喝茶聊天时,随手用笔墨完成的作品的图片+相应的文字解说,大致是在什么时间,朋友们都是谁,作品的内容以及作者的一些心得体会。
对这两部分内容,分别谈谈吧!
在这本书里,插花作品部分,一个作品基本用2-3种花草完成,5-6种花草完成的插花作品貌似只有有限的几个作品。明明是极其简单的植物,被作者组合在一起就感觉很舒服。拒绝妖艳多姿的魅惑,一朵花一片叶子也可以别有洞天。
插花的素材,不是名贵的花草、没有绚丽的颜色,或朋友送的,或自己去野地里寻来的,或自家园子里生的。实名羡慕自己有大院子的人呐,可以种植自己喜欢的任何植物。
装插花作品的器皿十分重要,一本厚厚的书里,无数张插花作品的图片,基本没有重复使用的器皿,竹子材质的器皿很多,也有瓷器,基本都是老物件了,很多还破碎了边边角角,被放置在桌上,或挂在墙上。玻璃材质的器皿也有,只是很少。
每一个容器都有一个故事,都是作者的心头之爱,得来也是缘分。字里行间,能够感受到作者对这些容器的珍爱。
这本书里的第二大部分,且称它为“书画作品”吧。这些书画作品跟我印象中的书画也就相差个十万八千里吧,因为实在是看不懂,也就快速的翻阅而过了。
我想,这些我看不懂的画作,能够被作者写进书里,想来也是非常具有纪念意义的,奈何自己的层次太低,也就不强迫自己看了。
在这本书里,有作者唯一的一张相片,内容是作者跟她的夫人在野外寻花。
距离看完《如花在野》已经过去五天了,我能回忆的也就是如上的这些内容。个人还是蛮喜欢这本书的,感觉作者是一个极简的人,从他的作品里可窥一二,偏偏极简的作品让人感觉很舒服,可能这就是简约而不简单吧。
关于田中昭光,网上的介绍内容很多,原本想补充到这篇内容里,大概看了一下又决定放弃了。网络上的文章对田中昭光和《如花在野》的内容介绍的太详细了,跟我理解的也不太一样。而我又实在是固执,不想推翻自己辛辛苦苦码的这些文字,于是干脆关闭网页,不看关于这本书的任何介绍了。
一种简单纯粹的生活方式,有自己的爱好,爱好可以养活自己,有志趣相投的好友,偶尔凑到一起喝茶聊天,挥毫泼墨。
还有一个大院子,可以种一些花花草草,然后用这些花花草草完成一个个满意的作品,养在自己珍藏的花器里,迎来送往,好不热闹。
关于田种昭光的《如花在野》,这就是我所看到的极简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