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诗与酒都是抒发情感重要途径,所以酒成了诗人们的药引。甚至有些人到了嗜酒的程度。高兴时喝酒,失意时也喝酒。好像还是酒喝的越多的诗也做的越好。
第一个当说的是晋代诗人陶渊明。这老先生自号五柳先生,成名之作就是以饮酒为题,这一写还就二十首,最为人所熟知的当数其五:
结庐在人境,尔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老先生自己赋闲在家,没什么意思,也不好好种地,应该是家里可支配收入还不少,偶尔买一批名酒天天对着夕阳自得其乐。此诗虽然以饮酒为题,但看诗中却没有提到喝酒这事,只有怡然自得,应该是小酌后趁醉意微熏顺手做了一首,由此可见陶先生才情甚高,却悠闲自在。
第二个自然是李白了。诗歌若论成就之高非大唐莫属。而全唐若论诗才,自然是诗仙李白。虽然有人给张若虚吹牛一首“春江花月夜”孤篇压全塘,但压不了李太白。这家伙虽号称清莲居士,却一点也不低调。简直就是狂的没边,你看他“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简直是要上天的节奏,更离普的是他居然让当时炽手可热的高力士给他脱靴子,这把他能的,还好他才华够高,再加上生逢盛世,皇恩浩荡,好歹没把小命混丢了。
第三个是个女士,就号称易安居士的李清照。虽身为女子可才情和酒瘾一点不输男人,再加上身处风雨飘摇的两宋交替之际,命运多舛,这酒也就越喝越厉害,但却早没了李白的任性豪迈,有一次这位女士居然喝的找不着家了,她在《如梦令》里说: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第二次喝的更高了,她说: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在这明媚的春天里,李女士的宿醉还没醒呢,可见昨晚喝的有多高。
下一个爱喝酒的大家自然非苏东坡莫属。这家伙经常欢饮达旦不说,更是为了喝酒就是跳墙也在所不惜。而且饮酒对象不分达官显贵还是山野村夫,完全不挑人,正像他自己所说:“吾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还有杜甫、秋瑾都是爱饮酒之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