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花花世界
对比产生了美~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对比产生了美~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作者: 琴棋书画诗酒茶花 | 来源:发表于2018-05-13 00:22 被阅读115次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译文]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事物的相对而言~循环往复

美是因为有丑陋的存在

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能够让你悟道什么?

一次随意的现场讲课时,从路边捡到一个丑的不要不要的龙爪槐树的枯枝,疤痕流转……

美丑的转换!!!真的是丑到了极致吗???学习到的智慧~你也可以理解为逆向思维

破旧工业风架构

世界杯花艺比赛中这个作品给我传递的是架构越是难看反而越能彰显花儿的魅力~

锈钢筋~直立平行线条兼弧线条、曲线条 诚心做旧的锈月亮

设计的对比思想!!!架构越是平淡无奇,甚至达到相对"丑"的境界~花儿却能惊艳的彰显

一阴一阳所有事物的对立统一的代称~之谓"道"。乾坤~阴阳都是意识范畴,宇宙间的事物都处在变化运动之中的,事物从产生到消亡,都是有始有终的、经常变动的,宇宙间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事物都有自身的对立面,都是以对立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没有“有”也就没有“无”,没有“长”也就没有“短”;反之亦然。这就是中国古典哲学中所谓的“相反相成”。“相生、相成、相形、相盈、相和、相随”等,是指相比较而存在,相依靠而生成,只是不同的对立概念使用的不同动词。

你能真正理解有为和无为了吗?

能够通晓这个智慧并能驾驭运用的是最美好的"善性"

说到不如做到~做到了在说更具说服力

学习智慧的魅力……未完待续

中国传统文化~宗罗百代 广博精微,艺术仅仅是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 ~

对比产生了美~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相关文章

  • 对比产生了美~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

  •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正反奇解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正解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天下都知道怎么样让自己更...

  •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原文句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古文今译:天下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丑的观念也就产生了...

  • 【经书】道德经2(道法自然)

    一、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断句: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注释:...

  • 2018.10.05 《道德经》北川 2.1-道法自然:天下皆知

    2018.10.05 《道德经》北川 2.1-道法自然: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

  • 《道德经》新注(第二章)原创

    “天下皆知美之美,斯丑矣,皆知善之为善,斯恶矣”。 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是“美”,那么“丑”也就产生了,因为“美”是相...

  •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老子在《道德经》里面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原文见下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

  •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也。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顷,音声相和,前后...

  •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

  •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对比产生了美~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bdk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