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班主任研究》第二辑“聚焦班主任发展”读后感之十七:
“我”的班主任发展生态
——读《在历史审视与现实突围中更新班主任发展生态》有感
读顾惠芬校长的文章真的是一种享受,细腻又理性。连着读了几篇这样的调查研究报告,对于调查研究报告的框架设计倒是多了几分认知,一般的调查研究分为三部分,分别是:研究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与过程、研究结论。研究问题的提出基本在分析研究的背景,研究方法与过程呈现的是对于本次研究的过程的概述,研究结论则是全面解析阐述研究的思考。顾校长和李燕老师所写的这篇文章正是自己也充满困惑的,读起来真的是如人饮水般。
一、聚焦班主任发展生态——找到自我
本文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围绕“班主任发展生态”,从历史、现实、未来三方面入手来探索“班主任发展生态有何特点”“更新班主任发展生态是否必要”“更新班主任发展生态何以可能”的问题。我非常认同文中提出的“我们是谁”与“我们在哪里”“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是不可分割的。而对于这4个问题,我想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解读。
(一)我们是谁
关于“我们是谁”这个问题,我认为就是每个人都要找到自我,对于每个个体来说“我们是谁”都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以自己来说,我是谁?我是一名小学老师,是一名小学的班主任,与此同时又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还担任着小学道德与法制的教学工作,有时还会兼任音乐美术等课程的教学。那么如何准确的定位自己呢?就以班主任的工作而言,我该如何解读我是谁呢?在我看来,小学的班主任,更应该是孩子们的朋友,孩子们的帮手,孩子们合作的伙伴,孩子们学习生活道路上的指明灯。再通俗点讲,班主任可以是保姆、警察、工程师、医生、保安等等。如果这样界定的话,那我真的会迷失自己的方向,找不到自己真正的位置。我想无论是老师还是班主任,都应该有这样的意识,那就是,不仅仅是奉献与服务,而是在工作中不断的寻求自我的发展,把自己当成一个学习者,与孩子共同前行的学习者,那么此时,你会觉得我是谁呢?
(二)我们在哪里
如果从地理的界定来说,我们在哪里?你会回答出许许多多的答案,我们在浙江,我们在上海,我们在北京……如果从时间的界定来说,我们在哪里?我们在当下,在这个价值体系模糊、文化多元混杂、未来充满不确定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我们又该在哪里呢?记得曾经有一位社会人士这样评价老师,说现在的学校老师特别的傻,这里指的傻,并不是智商的问题,而是不会与社会人士交流,只专心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不懂得与家长打交道,不懂得与领导打交道,更不懂得与一些社会的现象打交道,除了教学生,其他的都不会。嗯,其实我倒是非常认同,之前有一位智者跟我所说的,无论哪一个人,都应该学会三种语言:一是专业语言,二是官方语言,三是社会语言。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的在自己的岗位上找到或者体现自己真正的价值。那么,此时我们在哪里,似乎就应该有更多的理解了。
(三)我们从哪里来
关于“我们从哪里来”这个问题,我是极少思考的,因为觉得这与我无关。但是顾校长与李老师的这篇文章中,倒是让我真正的了解了前50年的“纯粹”与“自觉”奠定精神底色的年代。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时,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家,班主任就是主心骨——学生就是老师的孩子,碰到什么困难,班主任就是他的爹妈,他的依靠。一家就要有个带头人,而班主任就是这个带头人!在他们的认知里,班主任这一角色哪个时代都不可或缺,他们无法想象,如果现在的班级没有班主任该怎么办?教师对学生的责任超越利益、法律的界限是一种无限的自觉责任。教师心甘情愿的为学生承担责任。这不免让我想起了我的小学老师,我的小学老师姓谢,在我的印象中,谢老师非常的矮小,在我读小学的时候,谢老师也应该是学校里的骨干了,记得总是拉着我们这里开课,那里听课的,那时我的家离学校非常的远,步行得一个小时,如果开车也得20分钟,所以中午都是在学校门口买着吃,记得有一次,我正好买完饭回到学校的路上被自行车撞了,当时第1个到现场的就是谢老师,现在已经不记得当时老师是说了什么,但是我只记得谢老师那张惊恐万分的脸上的那种担忧,一路上他陪着我到医院,等爸爸妈妈到医院时我已经包扎好了。记得那时候的小学班主任,就好似保姆。哪个孩子有困难了,都是老师在解决;哪个孩子有需要了,老师便带回家。仔细想想,那时候的班主任真的是特别的无私。这样的师生关系确实充满着温暖的伦理关系。
(四)我们到哪里去
其实自己一直在思考,我们该到哪里去?从教的前20年总认为,我这样的一份工作,真的是一眼望到头,面对不同的学生,周而复始的进行类似机械化的教学,我该追求什么?我该改变什么?我该思考什么?在之前的那15年,我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些。而近两年,阅读了一些非常专业的经典的班主任的书籍之后,我不断地在追问自己:我可以怎么做,我还能怎么做?我的工作是否有创新的可能?我的工作是否能够给孩子和自己同时带来收获与满足?我的工作是否还能让自己更轻松,工作的过程是否能充满智慧与创造?渐渐的,我慢慢的开始寻找工作的最核心价值,那就是学生立场。在众多培训中,总有老师或者班主任说,我认为应该怎么样?我想就应该是这样的!可是大家是否思考过,我们面对的是学生,学生才是我们的服务对象,他们的需求,他们的渴望,他们的期待才应该是我们真正所考虑的育人方向。
二、聚焦班主任生态发展困惑——转变视角
本文的调研跨时近十年,主要围绕对班主任制的认识、遭遇的困惑以及最需获得的支持等展开。文中的调研内容中出现了关于需要解决的问题、最需要变革的等问题的调研。
(一)家校合作的困惑——看到大多数
对于这样的问题,每个人的答案都会是不一样的,而对于我来说,我认为班主任发展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家校合作的问题。从教20年,前9年一直在乡下工作着,记得自己第1年工作时,隔三差五的就有家长到学校去告状——一会儿说这老师不会教书,连作业都不布置;一会儿说这老师不会改卷,一会儿又说老师不布置家庭作业,成绩上不去……那一年校长可头疼了,总是找我谈话,要求我多布置一些作业。记得当时学区里有一位数学教研员,他在,大会的时候公然批评我,说某些老师作业量不够,学生成绩一定提不上去。不知当时的自己哪来的勇气和胆量,就是不给孩子布置家庭作业,我心里想这一年级的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就已经足够了,为什么还要布置多余的家庭作业呢?回家看看书,玩一些游戏多好呀!在99年的时候,当时还进行着学校间班级间的学科成绩排名,第1个学期结束之后学校里的统一测试,我与平行班的分数非常相近,第2个学期也就是一年级结束之后,我们当时学区里一共有6所小学,进行了所有成绩的排名,我们班遥遥领先,领先了第2名的平均成绩高达10分。直到那时,所有的家长和老师以及领导都不再敢说我些什么了。四五年以后,我开始体会到,班级中插秧式的这种座位方式并不是非常合适,于是就想着法儿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可当时加上不理解,校长更是在开大会的时候说,有些老师不好好教学,大教室里的位置,考得五花八门、特立独行,我们的教育要循规蹈矩,不能搞这些花招。此刻想想,真的是可笑至极。
而现在家校合作中最大的困惑就是家长与老师的教育观念的不同。我们现在的家长都是80后甚至是90后,他们,自己育人的独特想法,有一部分盲目的崇尚一些私立的贵族学校或者出国,对国外的教育盲目追求。总会提出一些非常独特的要求,比如一年级刚入学,因为家长便跟我说,我的孩子必须要1对1跟他玩游戏似的教学,如果不这样做,他的孩子是不会爱上学习的。可是要知道一个班四十几位同学,每一个孩子如果都提出这样的要求,那我们该怎么办呢?还有一些家长总是会隔三差5的要求我帮他的孩子换位置,觉得这个同桌不好,那个同桌也不好,或者要求做到老师面前让老师更关注一些。这样的要求总是屡见不鲜,于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总是在班级群中不断的告诉家长:在你们眼中只有一个孩子,但是在我这儿却有四十几个孩子,他们都是一样的。我尽可能做到教育的公平,而我的决策更多的是考虑所有孩子或者大部分孩子的学习生活的利益,并不能因为个别而改变。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非常的困惑,总觉得现在的家长越来越难沟通,事儿也越来越多。其中也不乏一些总是挑事儿的人,记得两年前,一位代课老师跟我说:程老师,没想到你的班里也有那么多难缠的家长,既然如此,你为什么不选择放弃呢?其实有时候,自己也觉得没有什么坚持的必要,但是转念一想,很家长是如此支持我的工作,他们渴望着我全心全意的带完这批孩子。如果是我孩子的老师,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也希望他能够坚持地走下去。毕竟,善于与老师合作,能与老师一同前行的家长还是占到了大多数。
(二)群体合作的困惑——努力唤醒
在你好寒假暑假的重建研究过程中,我总是会收到家长和其他老师的质疑,他们认为假期就应该是老师休息的时间,就应该是学生自由安排的时间,为何还要搞活动?当我提出要求,班级的各个科研老师也加入我们的实践团队时,有好多老师都不赞成——因为觉得平时的工作已经够累的了,假期就应该清清静静的休息。当然家长也有不赞成的,觉得这是增加了家长的负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总是需要跟家长不断地沟通我们的实践活动,教育目的何在?教育价值何在?渐渐地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认同,开始投入实践,开始主动发起,开始提醒孩子主动的承担。非常幸运的事,我们的英语老师与科学老师也是全身心爱着孩子的老师,他们愿意牺牲假期的休息时间,对孩子的事科学实验、英语朗读进行一对一的点评与指导。前几天一位一年级的班主任对我说,好奇怪哦,为什么现在的家长对于学校的这些实践活动总是不支持呢?其实这当然取决于家长教育认知在什么样的水平和层次上,有些班级的家长文化水平高,对于孩子教育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他们期待孩子成为一个健康快乐的人,而不是学习的机器。但是对于一部分家长来说,他们愿意让孩子更多地待在家里认认真真地做作业,而不是去参加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因为做作业比较容易,家长的负担也没有那么重,他们忽略了,孩子的成长是需要在社会化的活动中不断的体验、感悟、生长的。但是实话实说,我们真的无法改变更多,只能是努力的去唤醒,家长与老师与我们志同道合。
(三)个体工作的困惑——智慧与创造
相信每个班主任在面对工作的时候,都会有这样那样的困惑,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麻烦,也都会有想放弃的时候。可以这样说,大部分的在职班主任,几乎百分之70以上都是不愿意当班主任的。因为班主任补贴低,更因为班主任责任大,因为班主任的工作极其的繁琐与复杂。有人说我宁愿不要那一个月280的班主任补贴,要知道,如果一个人给你一个月都280,让你一天到晚带着四五十个孩子,这事儿谁愿意干?记得去年有一段时间学校里招代课老师,主要是带班主任工作,我身边一位朋友他说,你们学校的代课工资是多少?我说一个月2000多,班主任就会略多200。他说那么少,我才不愿意干,一天到晚对着四五十个孩子,一小时都待不了,何况要每天如此。
其实大多数班主任的困惑都一样,平时工作非常的累,不但得不到认可,还总是会惹麻烦。中国有句俗话叫做“做多错多”,科任老师在上完课之后就可以离开教室,无论学生发生任何事情都与他无关,但是班主任却不行。只要是把你的孩子发生事情,班主任就是第一责任人。我总在想,其实我们是否可以转换一些角度来思考,更多一些智慧的来管理班级,我们无需把自己想成是圣人,因为我们不是圣人,学生出任何意外都是有可能的,无需自责。我们需要的是理性的解决问题,当解决不了的时候,请寻求法律的援助。其实我总在想那些不愿意当班主任的老师,也是一种有责任感的表现,他认为自己无法胜任,他认为自己无法合适地去解决问题。但是我们只要转念一想,让我们把孩子当成是合作的伙伴,把班级成为我们共同建设的目标,那么我们的班主任工作是不是就会显得得心应手?班主任的工作需要的是智慧与创造,因为智慧就是力量,创造才有生机!
结语:
班主任的发展生态,除了上级领导部门的规章制度、一份份文件以外,还应该寻求更多班主任的价值认同,才能滋养班主任发展内生力与内定力。唯有清晰的价值取向,才能催发班主任强劲的内动力。当然所有外在的都需要内化成自己的才能真正发展,作为班主任,我们需要厘清每个教师都具有的班主任角色意识和专业自觉,真正的让具有中国特色的班主任制绽放应有的独特魅力!
《中国班主任研究》第二辑“聚焦班主任发展”读后感之十七: “我”的班主任发展生态2019-08-1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