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国班主任研究》第二辑“聚焦班主任发展”读后感之十三: 读《

《中国班主任研究》第二辑“聚焦班主任发展”读后感之十三: 读《

作者: 武义实小程露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19-08-01 21:44 被阅读0次

    《中国班主任研究》第二辑“聚焦班主任发展”读后感之十三:

    读《非正式班主任成长共同体:存在依据与实践框架》有感

    一天的培训结束,静下心来阅读了王立华老师的《非正式班主任成长共同体:存在依据与实践框架——基于“梨花院落”运行六年的实践体会》。关于这内容,还真的是颇有感受。

    一、看文本构架

    从整体来看,本文分成了四个部分,从非正式班主任成长共同体的必要性、行动哲学、运行策略、实践框架来谈“梨花院落”运行的实践体会。今天刘主编提出看文章先看题目和框架,题目是否能表达核心观点,是否能聚焦主题,框架是否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从标题来看,主题突出,直接揭示主题——非正式班主任成长共同体。框架合理,一环扣一环,阐述清晰。

    然而,我还是觉得有点小小的问题,记得李家成教授总会提醒我们,写文章一般都需要三个部分,每个小点也需要有三点进行说明。然而这篇文章的第一、三、四部分都只呈现了两部分的内容,相对来说,体系的呈现还是有些单薄(个人想法)。

    二、读文本内容

    此篇文章呈现的是:近几年,非正式班主任成长共同体在中小学班主任群中体的涌现,在班主任培养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从正式班主任工作室成立的问题入手,引出非正式班主任成长共同体的必要性,再谈非正式班主任成长共肉丁的行动哲学、运行策略、实践框架。总体来说,内容的阐述能让读者非常清晰地了解“梨花院落”项目的运行,对“非正式班主任成长共同体”的概念综述也非常清晰。

    我非常赞同“非正式班主任成长共同体有助于引领班主任寻找班主任工作个性的创建方向。”相对于正式的班主任工作室,非正式班主任成长共同体强调了成员的相同的教育信念、志趣爱好、行为取向,以包容、共享的心态面对成员之间的观念、行为不协调或冲突,每位成员的成长行为都带上了明显的自主、平等、协商、共赢的色彩,有助于引领班主任在联系中对比、在对话中找到班主任工作个性的创建方向。

    正因为非正式,所以成员更多了发展的自觉与成长的主动,相对于官方组成的工作室,多了主观的能动性,因为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平等,非正式班主任成长共同体则不会单向度地落实这种专业权力关系,每位成员能在其他成员的帮助下实践自己的教育追求,都有可能成为一个专业自我创造者,进而建构起自己的班主任工作个性。从策略与实践框架来看,更尊重了每位成员的个性与独特发展,能形成类发展,却又能体现个体的差异性。

    三、思工作实践

    从个人角度来看,我需要建构工作个性。首先,养成哲学思维的自觉性。目前看来,自己还是对教育专著阅读的不够,其他的书籍更是极少涉及。相对来说,自己还需要系统地学习、研究西方经典哲学、教育哲学,并注重运用,把哲学理论变成哲学思维方法与能力,以养成哲学思考的自觉性。其次,需要梳理个人教育史,锤炼自己的教育精神。平时虽然也写了不少,大多还是自己的阅读记录,极少有成长大事、编制成长年谱、撰写教育自传的内容,只有认真的反思自己的教育之路,才有可能立足于自身,寻求发展。再次,需要立体化地提高自己,打造自己的专业素养。磨出“我”的文化品位,为班主任工作个性建构奠定审美格局。学习经典,思考经典,从中把握自己的教育方向。

    从工作室角度来看,去年年末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成员6名,除一名本校班主任,还有5位来自全县乡村班主任,只有一位是有5年班主任龄的,其他都只有一年班主任龄的年轻班主任,记得第一次见面时,有一位老师就说:我自己是不想参与的,学校领导硬要我报的,没办法。自己体力和精力都跟不上。面对着这些00后的年轻班主任,回忆起自己刚从教的日子,没有人帮助,什么都得靠自己,有好心的老班主任看你手足无措会忍不住帮你指点一二,根本没有人会指导你。当时总想,如果有一个导师该多好。可现在的年轻班主任似乎对于班主任工作本身就不够热爱,相较于当班主任,更愿意当学科教师,因为责任小,事儿少。说实在的,自己也有过这样的想法,尤其遇到一些难教的学生或者难缠的家长更是如此,真的恨不得放弃了。可是这样的念头转瞬即逝,更多的是幸福与付出后的满足感。

    工作室仅一名男班主任,记得上半年他曾求助于我,因为两个孩子的课间冲突,双方家长不依不挠,让他找不到更好的解决方法,在与他沟通的半小时内,我不断地告诉他:我们不需要将班主任神化,我们都是普通人,合理地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真的无法得到理想与尊重,那就拿出法律的武器来保护学生和自己。我想告诉年轻班主任的是,我们做这一份工作,需要的是客观与科学的面对,而不是抬高自己。同时更需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那么阅读自然是必不可少的,假期前工作室让学员先进行了一次共读,逐一点评后,再布置了假期的阅读任务,然而到目前为止只有一位学员上交了一篇读后感,其他学员都处于非常被动的学习状态。这也就是行政组织形成的工作室最大的弊端:班主任在“被培训”中只是学校意志的接受者、执行者,自主成长的意愿不足,空间狭小,参与愿望低。作为工作室负责人的我,也自然没有推动的自觉意识。自己每天都能做到更多的分享,但是促动很小,这也是自己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总体来说,还是自己不能有效地调控成员的活动,需要提升个人协调能力与工作室成员的专业自觉性。同时,也需要让成员们看到自己,有成长的自觉。

    《中国班主任研究》第二辑“聚焦班主任发展”读后感之十三: 读《非正式班主任成长共同体:存在依据与实践框架》有感2019-08-01 《中国班主任研究》第二辑“聚焦班主任发展”读后感之十三: 读《非正式班主任成长共同体:存在依据与实践框架》有感2019-08-01 《中国班主任研究》第二辑“聚焦班主任发展”读后感之十三: 读《非正式班主任成长共同体:存在依据与实践框架》有感2019-08-01 《中国班主任研究》第二辑“聚焦班主任发展”读后感之十三: 读《非正式班主任成长共同体:存在依据与实践框架》有感2019-08-01 《中国班主任研究》第二辑“聚焦班主任发展”读后感之十三: 读《非正式班主任成长共同体:存在依据与实践框架》有感2019-08-01 《中国班主任研究》第二辑“聚焦班主任发展”读后感之十三: 读《非正式班主任成长共同体:存在依据与实践框架》有感2019-08-01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班主任研究》第二辑“聚焦班主任发展”读后感之十三: 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qrhd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