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私人手札·仁

私人手札·仁

作者: 谢丹儒 | 来源:发表于2022-05-23 08:55 被阅读0次

人生就像饺子,无论是被拖下水,扔下水,还是自己跳下水,一生中不蹚一次浑水就不算成熟。」

作者丨谢丹儒

摄影丨谢丹儒

来源丨最后一米阳光

1.

有时,温和的方式,对于迟早要置身其中的人,并没有任何帮助。更不会真正教会别人什么。不仅如此,反而延长了人们的痛苦。

以往,我总会说,慢慢来,不着急。一步步来,只要方法步骤没错,总能抵达你想要的目的地。当时我确实是这么想来着。

从事情的结果和行为关系去看,这么说似乎也没有任何问题。只是,我忽略掉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现实中,我们真正认为值得奉献一生去做的事情,究竟有多少呢?

持久专注力,坚定目标、坚定理想、坚定方向,到付诸行动,整个过程都要能够拎得清。这样的要求本身就带着些许不合理性:外部可能没有干扰吗?内心足够坚定吗?我们能够做到从不怀疑吗?我们的爱、信任、怀疑,它们的出现难道不是寻常的吗?

而且,多少事情,我们之所以采取行动,也未必就一定要达到怎样的效果,或达到一个怎样的高度或程度。我们要的不过是从这一事件中,获得某一阶段的成果,就足够了。

过去,我总是很难理解那些轻易放弃的人,在我看来他们是如此轻易动摇和轻易放弃。现在想想,更大的可能性是,他们已经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或压根不想要了也说不定。只是,在这个过程中,因为缺乏沟通,因为不够了解,因为我自动忽略了——并非所有的人都和我一样。

我不知道别人想要什么,而对方已经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可能不想要,或已经得到了自己要的),偏偏我还如此不识趣地说上一大堆。在这个情境中,我自认为是负责的,是没有夹私的,是希望对方好的,而且希望对方越来越好。然后,现实却一再告诉我,这只是我认为而已。且因为我的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讲,给了他们一种错觉:我好像不太适合!我学习不来!我无法理解更难以接受这种漫长而苦旅的学习之路。

然后,他们离开了:有些是悄无声息的,有些则果断而坚决的,还有些则虽然人还在,可心已经不在这里了。

因为这样的事情发生过很多次,很多次的重复放大了我的感知,使我不得不去正视它:是我的问题吗?是别人的原因吗?还是方法错了?

我怀疑自己,怀疑他人,最后怀疑方法。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理解不了。

确实,我想不通。如果对方并没有打算把这件事做好,也没有决定要去做,然后出于勉强,错误的认知或被误导,于是,开始行动了。稀里糊涂地开始,也自以为是地开始。我并不能说,从一开始就错了。整个过程不涉及对错。只是,当你这样开始了,要怎么扭转自己的观念来呢?

稀里糊涂地,自以为是地,无论是哪一种情况,久久不能确定或一旦确定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及时止损或放弃或离开,不是理所当然吗?

这样一来,似乎所有的疑问也都能够理解了。

对于我来说,我没有告诉他们这条路最终通往哪儿;对他们来说,他们也从来没告诉过我想要走到哪一步。然后,我按部就班地说着,徐徐地,漫长地、怀疑而不确定地,只希望对对方更好,希望用更多的有益帮助去帮助到他们。我犯错了。

2.

过去我总是在想,我们每个人对于自己所要做的事情不应该多一些耐心吗?认真些、仔细些、想清楚些,这既是对自己负责,同样也是对他人负责,更是对自己的当下和未来负责。

所以,一直无法理解:那些宁愿花时间在努力变得更好,却在他人真心提供帮助时又如此缺乏耐心的人,他们真的想变得更好吗?

如此明显的言行不一,着实叫人费解,不是么?

不过,回想我的过往,也并不难理解:过去十来年的时间,我一直在写作,可是,它更像是一种逃避行为。十来年,我似乎从未真正正视过写作本身,它更像是你不知道哪一天从哪本书上看到这样一句话,「人人都可以学会写作」,然后我大受鼓舞,于是毅然决然地开始了写作。

可是,写着写着,我开始怀疑了:

我好像不太适合写作?这样写下去真的可以成为作家吗?从写作中学习写作,最终会抵达我想要的目标吗?真的,写下去就行了?

我在意自己的未来吗?我真的在意写作吗?我真的用心对待写作吗?……这些问题更像是废话,因为在内心里:毋庸置疑,是的,我在意。

可是,我直到近几年才逐渐意识到:我写出来不只是自娱自乐,也不只是写给自己看,我还希望有读者喜欢,并且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够从中有所收获。也就是说,在完成自己表达需要的同时,别人也要听得懂。

这是何其基础的东西啊!我走了十来年的路,回头去看,原来一开始就走了一条岔路。

过往,我一直认为那是迎合、讨好和巴结读者,是在贱卖自己。所以,我孤芳自赏,颇有几分怀才不遇之感,更是眼看着别人在写作之路越来越好,挺酸的。最后,我甚至开始“摆烂”了:你们爱看不看,我爱写不写。我最终还是会继续写下去的。

绕这么一大圈,我又回到了最初的地方。实际上,同样的问题。确实只要一直不停地写下去,人人都可以学会写作。区别在于:有人早早地放弃写作,有人则和我一样一开始就走了一条岔路,还有人则完全没有经历这些。

最终所呈现的结果也是如此不同。理所当然,就应该不同,不是吗?

我压根没考虑过读者却说是为他们而写,我压根没问过别人想要什么就自认为是对他们好,我压根不知道对方想通往哪儿、想用多少时间、有怎样的条件,以及如何去抵达,我就为他们指路,让他们上车,先跟我走着呗……一种基于站在道德制高点的好和伟大,那不过是一种虚假、虚伪、虚妄的虚荣,和所谓的善意罢了。

很多人就是想玩玩、体验一下,带着侥幸心理,心想着、期盼着随便玩玩就能成功,关于更多的他们没有想过。坚持下去兴许能成功,但谁也说不上究竟是基于什么原因而成功的。甚至成功了也未必见得就是好事儿。

成功当然不是必然的,只是你怎么去判定成功可以自主选择;帮助别人当然是好的,只是怎么去给到对方真正需要的帮助更为关键。

不一定非得是这样或那样,把握能确定的,然后给出具体的建议——直给,兴许比温和更有益——尤其是在自己知道别人却未必清楚时,给对方以明确答复,并说明原因。剩下的,不必多言,言多必失。

多就是少,反之亦然。

简单说,如果你连最基本的、最基础的、最开始的那关都过不了,后面的路那么漫长,你企图绕过它,然后还得回来。也许最终你也能够成功。

可是,作为引路人,以及结合自身所经历的种种,大可不必!

这是所有人的考验。就像最初我们不理解父母,到后面我们也或将成为父母,溺爱、宠爱,因自身饱受苦难便希望子女能够免于苦难,我们真有这种把握吗?

与其如此,倒不如从一开始就让他们学会如何去面对苦难,相对于未来的美好,这点苦难是如此微不足道啊!

如果因为这点苦难,就把他们困住了。或想着更温和的方式,从而错过了他们学习的最佳机会。他们会理解吗?需要多久,要经历怎样的苦难,他们才能真正理解呢?等他们理解时,与我们还有多少关系呢?

多半那时,他们也只会想着说,这一切都是自身所应得的,与他人无关!这是何其理所应当啊!

可人啊,说到底,不应该是互帮互助吗?人,可是群体性动物啊!一开始就走上所谓的独立,待真正需要他人帮助时,是否敢扪心自问:我可曾为他人付出过什么呢?

来人生走一遭,如果总是怕这怕那,却又总怀着侥幸心理,这终归不是健康的人,也迟早得为自己的言行举止而买单。

不仅因为多私,更败于多私;不是无私,而毁于多私的无私的假象。真正对人类有益的事儿,去做,而不要想着某个人,某些人。有些事实真相,他们迟早都得知道,但你不说或用自认为善意地说,未必就真的对他们好。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相关文章

  • 私人手札·仁

    「人生就像饺子,无论是被拖下水,扔下水,还是自己跳下水,一生中不蹚一次浑水就不算成熟。」 作者丨谢丹儒 摄影丨谢丹...

  • 私人手札.4

    「牧人把自己的山羊赶往牧场去,他看见有些野山羊夹杂在自己的羊群里。傍晚到来的时候,他将他们都赶进他的一个山洞里去。...

  • 私人手札.6

    「情商(EQ)就是我们认知自身情感的能力,以正确的方式去判断所感受到的情感,并且知道这种情感出现的原因。情商能帮助...

  • 私人手札.7

    「这种消极的人生观甘心让现实把意志征服了,是一种极懦弱的表示。 然则此外还有较好的解决法么?有的,就是我所谓超现实...

  • 私人手札·开悟

    「所谓智者,从来都是宁肯相信自己创造出的谎言,也不接受别人发现的真理。」 摄影丨谢丹儒 作者丨谢丹儒 来源丨最后一...

  • 私人手札·改变

    “给猪过磅,并不会使猪变胖。” 摄影丨谢丹儒 作者丨谢丹儒 来源丨最后一米阳光 1. 「自己经常做的事情,一定要先...

  • 私人手札·物化

    「进入20世纪之后,西方的哲学家们提出了“物化”的概念。所谓“物化”,就是说,不是人占有事物,而是事物占有人,人是...

  • 私人手札.10

    一个有效策略就是思考:我有什么还没有去做? 抗压性或者说韧性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你如何认识一件事物本身,当你觉得一切...

  • 私人手札·境

    「人,都在幻觉中生活着,自以为了解所想要的东西,而实际上所想要的是他人所希望他要的东西。」——弗洛姆·《逃避自由》...

  • 私人手札.9

    「一个人迫于压力,不敢优秀,自我平庸,那是损己损人。因为,这相当于告诉大家自己的不良情绪可以打击、摧毁一个人,他们...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私人手札·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bfrp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