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在农村,小时候在农村生活时,到处都是泥泞小路,仅够容纳一个拖拉机通过。晴天时,运沙石的拖拉机通过时尘土飞扬,灰朦朦一片,只留下灰头土脸的行人;雨天时,满裤腿的泥巴,拖拉机通过避让不及时,溅上满身泥水也是常有的事儿。
彼时,农村多泥土房,外面下大雨,家中下小雨,不幸遇上连阴雨,衣服没地儿晾晒,连仅有的换洗衣服都没有了。家中顿顿都吃萝卜白菜,偶尔吃顿土豆都算是加餐,更别说鸡蛋和猪肉了。
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遇上雨天和农闲时,没有读书看报,唯一的休闲娱乐方式就是围坐一起,张家长李家短的八卦,说是道非。因此,村子里一有风吹草动,满村子人尽皆知,沸沸扬扬。
虫声鸟声,声声入耳,犬声骂声,声声恼人,遇上小孩子打闹时,家中失窃时,妇女们的叫骂声,不绝于耳。
从小,我就讨厌死了这种不良风气,暗下决心,一定要远走高飞,离开这是非之地,在外面混的不好,就不要回去,免得丢人现眼;混出名堂来,再衣锦还乡。(可见当年的自己该是多么的幼稚可笑)
我向往城市里的高楼大厦,旱涝保收的工资,衣食无忧的生活,只有城市里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肤浅)
以前的农村有沉重的苛捐杂税,多少人为了减轻税负而挤破脑袋去花三千大洋,买个现在看来一文不值的农转非户口,想想都可笑!谁能想到在若干年后的今天,花30万都未必能买个农村户口,真是30年河东30年河西!(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回不去的农村,留不住的城市好不容易长大后,在一线城市有了一份也勉强算是光鲜体面的工作,并在城市生了根发了芽,心里却没有了儿时的那种期待和自豪感,反而,前所未有的焦虑和不安油然而生。不知,这日子到底咋的啦,索然无味。
刚工作时,由于年轻,学历低,资历浅,不停的再进修来堆砌学历,考各种资格证武装自己,等学历和职称准备的七七八八时,紧结着结婚生子,按揭买房,日子再度的捉襟见肘,压力山大,逼的人喘不过气来。
熬过三年饥荒,孩子又入学,各种培训班、特长班费用,供房、养车、养孩,休闲娱乐,衣食住行,哪一样都要花钱,都省不了,上班干活,下班带孩、干家务,休息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一年365天,一天16小时(06:50-23:00),天天像打仗似的连轴转,全年无休,说好的城市里舒适享乐的生活呢,哪去啦?
诚然,城市里文化、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社会保障体系相对健全。政治文明程度较高,对权力有一定程度的约束,公民权利相对更有保障。信息传播途径比较多,舆论监督比较到位。政治文明的好处很大,它能给公民相当的安全感。
交通便利,购物方便,教育资源雄厚,医疗水平较高,相对公平,生活节奏快,公园、游乐设施齐全,文化氛围比较浓,这些都是看得见的优势。除了空气不如乡下,大体都比乡下好。那为什么还是感到焦虑和不安呢?
城市固然有其自身的优势,但城市里空气质量差,噪音大,交通拥挤,竞争激烈,住房紧张,生存压力大,生活节奏快,人开始变得复杂,浮躁,功利。
在农村,没有城市的压迫感,空气好,住房宽敞明亮,人心情舒畅,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自由自在。但收入低,生活单调乏味,慢生活就像温水煮青蛙,人一旦适应这种舒适的生活就很难有斗志和冲劲儿,属于那种一眼能看到头的日子。
小时候向往城市,年纪渐长留恋农村,然而真正在农村呆上一些时日,又百般不适。城市虽然繁华便利,却又陌生无法真正融入进去;农村清净、悠闲,生活节奏相对要慢一些,空气清新,使人有一种放松的感觉,但只适合度假、养老、休闲。
所以,我决定了,留在城市好好打拼,攒足了钱再回到农村小住,放松、度假,休养身心。
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注定了看得见的是光鲜,看不见的是苟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