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好友给我发了一段短视频,叫无需回应式关系。大概就是说两个人的关系是一方无需另一方回应的,非常自在,想和对方联系的时候就联系,不回复也没有负担,就算隔一天也可以继续聊下去。如此说来,我和好友确实是这样的关系。
我和她在中学的时候长期都是靠书信联系的,后来虽然有了手机,也不会定期通话,还是更习惯于假期两个人见个面聊聊一段时间的生活,一直有一种微妙的距离。等到工作、结婚,两个人不在一个城市,距离感更是非常真实的存在,但那时候尚且还是即时通讯的,经常微信语音聊个天。
直到有了孩子……我想很多妈妈都理解,孩子是当代女性社交的重大阻碍之一。微信不能及时回复,电话常常静音听不见,孩子小的时候基本没有个人的生活空间。我自己也因为这样和很多朋友疏远了,但是我和她只是改变了交往方式却没有疏远,我们都默契地习惯了不定时地联系、不及时地回复,不需要解释。如果真有急事,就打电话,选择了发微信就代表我不期待你的及时响应。
听起来简单,其实很多关系都包容不了这种联系的时差。
我的另一个昔日好友,和我同样有二十年的交情,却败在了这样的时差上。她工作繁忙,我拖家带口,我给她发微信总是石沉大海,她说她太忙了经常忘记回复,等看到了又觉得不再有心情回我,她更喜欢打电话,可我哪有时间接电话呢?就这样联系越来越少,共同话题越来越少,生活无从分享,心情无从诉说。去年夏天再次重聚,深感已经不再是当年的挚友。
为什么有的人之间可以形成这种无需回应的关系呢?
1.关系双方都并不需要即时回应
这种不需要并不是特定在某一段关系里,比如说我的那位朋友,与老公、亲人、其他朋友交流的时候,除非是那种现实中的紧急状况,都是不需要即时回应的。她大多数时候都可以独立应对自己的情绪,她联系我的时候多数都是为了分享,或是分享喜悦,或是分享痛苦之中的体悟,这也是我极为佩服的地方,她总能从痛苦中反思得到成长。
2.关系双方都可以从交流中获得成长
其实这是任何长久关系得以发展的前提,只不过这种无需回应的关系决定了一般很难从中得到物质上的收获,一般都是心灵的获益。我爱和我的这位朋友交流也是因为她极其善于观察生活并总结经验。她所擅长的恰好是我所不足的。而她喜欢和我交流是因为我愿意倾听理解她所有的思考和遭遇,这是她所缺乏的。
3.关系双方都可以体谅包容
正如我和她之间的无需回应,其实也是不得不如此,工作忙碌、拖家带口,中年人就是有很多的无奈。如果一方不能体谅包容,友情也好、爱情也罢,自然难以维系。
无需回应,看起来联系松散,其实更为亲密,正如“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不靠朝朝暮暮维系的感情才最是长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