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读《活着》

作者: 水色无薇 | 来源:发表于2019-08-21 13:17 被阅读6次

总觉得十几年间自己读了无数遍的《活着》,无数次听到福贵吆喝:二喜、有庆不要偷懒,家珍、凤霞耕得好,苦根也行啊。我想经典之所以被称为经典,是因为读过之后,书中的细节,深深地印在了脑海里,印在了心里。经典的字里行间总有一处会瞬间击中你的感官。

作者在序言里说,对《活着》而言,生活是一个人对自己经历的感受,而幸存往往是旁观者对别人经历的看法。《活着》里的福贵经历了多于常人的苦难,如果从旁观者的角度,福贵的一生除了苦难还是苦难,其他什么都没有;可是当福贵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讲述自己的一生时,他苦难的经历立刻充满了幸福和欢乐,他相信自己的妻子是世上最好的妻子,他相信自己的子女也是世上最好的子女,还有他的女婿他的外孙,还有那头也叫福贵的老牛,还有曾经一起生活过的朋友们,还有生活的点点滴滴……

又读《活着》

富贵的一生窄若手掌,富贵的一生也宽若大地。外文版评论《活着》:余华至真至诚的笔墨,已将福贵塑造成了一个存在的英雄。当这部沉重的小说结束时,活着的意义,是福贵身上唯一不能被剥夺走的东西。

读《浮生六记》,看到译者的一段话,正如一位考古学者曾经说过:一千年前的人,你们以为他们为什么而哭,又为什么而笑呢?――那个理由,和今天的你是一样的。

最近读书,有时读到某个地方会情不自禁的流下眼泪,没有煽情,读的书多了,才知道自己的浅薄,读着读着,书中的人有和你相似的经历,书中的景能让你心驰神往,流泪处是感动,更觉得眼前是一片繁花盛开的景象,那一段文字都能发出光来。

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

十几年前接触《活着》,是在一本《中学生不必读》的书中,一直没有固定的居所,便为我的书找了一个更好的归宿,以免它们被我颠沛流离的生活折腾坏了,现在真的很想它们,看《活着》,就像是和久别重逢的老友对话,十几年了,你过得怎么样啊?

我仿佛听见他在说:挺好,挺好的,生活是自己的,我觉得挺好的。

写着写着就想再次回到书中,仔细观察这颗满溢智慧的宝石。

时间,不管过去了多久,经典的书都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相关文章

  • 又读《活着》

    总觉得十几年间自己读了无数遍的《活着》,无数次听到福贵吆喝:二喜、有庆不要偷懒,家珍、凤霞耕得好,苦根也行啊。我想...

  • 温柔的慈悲——读丰子恺先生《活着本来单纯》一二部分有感

    近日我又又又开始读丰子恺散文漫画精品集--《活着本来单纯》,之所以说又又又读,是因为我已读几次,每次读都是满...

  • 又读余华《活着》(1)

    昨晚从朋友那里又一次翻起了《活着》,被序言的一句话震到了。 “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

  • 幸福还是痛苦――读《活着》有感

    暑假读过余华的《活着》,为福贵的一生唏嘘;寒假又读一篇《活着》,又感叹福贵的幸福。福贵的活着,到底是幸福的还是...

  • 读《在细雨中呼喊》

    《在雨中呼喊》这是读余华的第二本小说,第一本是《活着》。 读完《活着》,我又看了一遍电视剧,这简直就是自虐,因为读...

  • 卑微如蝼蚁 坚强如大象

    卑微如蝼蚁 坚强如大象 ——读<<活着>>有感 第一次读完<<活着>>这本书,压抑充斥了我的整个心灵,同时又觉得余...

  • 活着?活着!     读《活着》有感

    两千多年前,汉朝的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一百多年前,英国的奥斯卡·王尔德说:“我不想...

  • 活着?活着!     读《活着》有感

    两千多年前,汉朝的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一百多年前,英国的奥斯卡·王尔德说:“我不想...

  • 活着只为活着——读《活着》

    "人为什么要活着?”“活着究竟有什么意义?”有很多热衷于思考人生和命运的人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

  • 《活着》

    我是个热爱文字的人,看着我的书,读着能打动我心声的文字,我激动又虔诚。现在边读《活着》,边思考我为什么“活着”?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又读《活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bpbs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