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跟老舍先生学写作。
先生有时挺顽皮,在谈写作前先假设这是教亲弟弟写小说的心里话。我明白,他是在暗示读者,此篇所言俱是发自肺腑。
形式
小说没有什么一定的图样,但心须有个相当完整的形式,好教故事有秩序的、有计划的去发展。
生活中不乏真实的故事、素材,有且有很多,但又处于千头万绪、杂乱无章、甚至有头无尾的状态,如果只是把它们原封不动地照搬到小说中,恐怕是瞎子点灯白费蜡,费时费力又毫无效果可言,这样肯定不是正确的姿势。
正确的姿势应该是确定好形式,把真故事加以剪裁和补充,以便使读者看到相当完整的片断。真事体只是基础材料,用它盖什么样的房子由作者决定。
我们不能被真事体牵着鼻子跑,而是让真事体跟着我们走。这样才不于把人物写丢了,或把事体写乱了。
把人物、事情配备起来,像一棵花草似的有根、有枝、有叶、有花,才是小说。
内容
小说的内容比形式更自由,什么都可以写。
但需注意,无论写什么,都须给事情找出个意义来,借事件暗示出人生的某一现象、某一含义或引人去思考某个问题。
我们写某件事,必得真明白此事,以便写得真龙活现,使人信服与喜悦,这就需要我们花许多时间准备、调查、体验。说白了,先生是在强调写小说必须得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仅是说明白事件还不够,我们还得写出人物。人物是小说的心灵,事体不过是四肢百体。
写小说最重要的是人物,最难写的也是人物。我们应用心观察人物的举止行为,细心揣摩人情世故,要多接触社会,多阅读名著。
我们免不了写自己,可是万不可老写自己,应像戏剧演员一样,运用想像,去装甲是甲,装乙是乙,一个人须有好多份儿心灵、身体。
文字
小说是用文字写成的,没有好的文字便什么也写不出来。
说话可以信口开河,写出来的文字却必须有条有理,文字比说话简单精确,我们必须在文字上花一番琢磨的工夫。想一回,再想一回,再想一回!虽然还是用了现成的言语,可它恰好能简单精确地传达出我们所要描写的。
不多绕弯,不犹疑,不含混,教人一看便有明确的图像。
必须记得,我们是在替某人说话,替某事说话,替某一风景说话。
小说注重描写,描写仗着文字,我们的文字须是以我们的心钻入某人某事某景的心中而掏出来的东西。
每个字都有它的灵魂。
文字是我们的工具,而不是我们的主人,假若不下一番工夫就信笔一挥,我们就只好拾些破铜烂铁而当作金子了。
老舍先生这一篇写作谈内容不多,但在我看来每一句话都很重要,未做必要的取舍,只好全都照搬到笔记上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