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你赢了孩子未必赢得了孩子的心|《正面管教》(2)

你赢了孩子未必赢得了孩子的心|《正面管教》(2)

作者: niuniuui | 来源:发表于2019-05-24 17:01 被阅读0次

    在昨天的共读留言中,对于做一个不吼不叫的妈妈,妈妈们表示这是个世纪难题。没关系,在接下来的共读中,我们用正面管教的思想让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

    今天共读的是第二章,在知道“怎样做”之前,先弄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

    昨天已经介绍过了,正面管教的理论基础来源于阿德勒心理学,以及德鲁克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应用,因此,懂得一些基本概念后再去运用方法很有必要。

    01

    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

    阿德勒心理学入门书籍《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讲到,要自由就必须有被人讨厌的勇气,不应该活在别人的期待里,也不应该总是寻求别人的认可。真正的自尊来自于自我的认同。

    同样,孩子的自尊不是取决于外在他人的评价,而是应该来自于自己,来自于对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的认同。

    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有些行为异常或让人讨厌的孩子,他其实是在用不当的行为告诉我们——我感受不到归属或自我价值,我只是想有所归属。

    举个例子,一个长期被责骂或不被认同的大人眼中的顽劣孩子,总是做出一些出格的行为,比如今天在学校和同学打架,明天又顶撞老师。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这可能就来自于他对自我价值和归属感的长期缺失,因为在大人眼中他已经是个“坏孩子”了,他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对自己已经丧失了信心。所以,他要不断的用对抗行为来赢得别人的注意。

    类似的现象,其实在成人身上也一样可以见到,只是很多时候我们只看到了事情的表象。《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中就说过,“暴力”背后其实是人的需求没有被满足,没有被看见。

    所以,当一个孩子行为不当时,请把这一错误行为看成一个密码,并且问自己:他真正想要告诉我的是什么?

    而且,你可以审视一下,你针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产生的反应,有没有让孩子觉得自己无所归属或没有价值。比如说,在责骂孩子的时候,会不会说:“我做一切都是为了你”“你怎么这么笨”“我为了你怎么怎么样”等等。

    02

    “赢了”孩子并不是“赢得”孩子

    我们通常用大人的威严及所谓的逻辑推理等方法说服了孩子,使孩子暂时得到了服从,但这并没有“赢得”孩子的心。因为“赢了”孩子,意味着孩子成了失败的一方,会让孩子产生失落、羞愧等不好的感觉,通常也会导致孩子反叛或盲目顺从。

    “赢得”孩子却不一样,它是获得孩子心甘情愿的合作,发自内心的认同。

    怎样才算赢得合作?书中介绍了四个步骤

    1. 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前提是要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 

    2. 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你理解孩子的感受,但并不是表示认同或宽恕这种行为,你还可以告诉孩子,自己曾经也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

    3. 告诉孩子你的感受。你真诚而友善地进行了前面两个步骤,孩子此时就会愿意听你说了。 

    4. 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这个是最终要达到的目的。

    书中举了一个例子。

    马丁内斯太太的女儿琳达放学回家,抱怨老师当着全班同学面吼她。刚开始,马丁内斯太太的反应是以为琳达做错了什么事,并开始以指责的口吻说:“老师才不会无缘无故地朝你吼叫,为什么不朝别人吼叫?你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琳达一脸愤怒和丧气地回答:“没什么可做的。”

    这时,马丁内斯太太想起了“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她深吸了一口气,转换了一下态度,以一种友善的语气说道:“我敢肯定,老师当着其他人面吼你,你觉得非常丢脸,对吗?”(第一步,表达理解。)

    琳达抬起头来,有些狐疑地望着妈妈。马丁内斯太太接着说道:“我记得我小学四年级一次考算术的时候,因为站起来削铅笔,老师当众吼了我,我觉得又丢脸又生气。”(第二步,表达同情,并告诉孩子自己也有类似经历。)

    琳达这时感兴趣了,情绪也有所缓和,还主动说起了自己的看法。

    马丁内斯太太说,“我很理解你的想法,但有没有一个好的方法,让自己下次不再这么难堪呢?”(第四步,解决问题,第三步在这个例子中没有必要)

    琳达回答:“我想以后可以多准备几支铅笔,这样就不用找别人借了。”于是,母女俩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并为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找到了办法。

    作者说,一旦采用鼓励的方法,孩子就会感觉到亲近和信任,而不是疏远和敌意后,他会主动愿意想办法来解决问题。而家长要达到的目的也会迎刃而解。

    03

    把孩子犯错当成学习的好时机

    每个孩子都免不了会犯错,包括成人也会犯错,因为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完美的人。但是,很多时候,我们面对孩子的错误,第一反应总是充满了指责和抱怨,甚至还有惩罚。

    “你怎么又犯这样的错误?”“我都教过你多少遍了,你怎么还犯?”“我早就说过.....”想想,你小时候是不是遭受过类似的训斥?如今是不是又用在了自己孩子身上?

    这样做的极端后果有几种:有些人认为自己无能或者自己是坏蛋,变成了一个“讨好者”,以牺牲自己的自尊为代价,去取悦大人;而有些人因为害怕做得不够完美而受到羞辱,从而决定不再冒风险,或者想办法掩盖自己的错误,避免被抓到。

    那么,怎样才能不以降低孩子的自我价值感为代价,又能真正激励孩子做得更好呢?

    书中介绍,让自己学会,也让孩子学会把犯错当成一个让人兴奋的学习机会。

    当把犯错误看作一个学习机会而不是坏事时,孩子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就变得容易多了。因为,如果把犯错看成一件坏事,孩子会倾向于觉得自己无能,感到灰心,并有可能为自己辩解、推托。当把犯错误看作是一个学习机会时,承认错误就好像变成了一次让人兴奋的探索。

    值得注意的是,大人也要勇于在孩子面前承认错误,勇于接受“不完美”的榜样。

    好了,回顾一下,生活中你与孩子是怎么互动的呢?有没有犯过以上类似的错误?欢迎留言区分享。

    今天的共读就到这里,希望对你有用,我们明天继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赢了孩子未必赢得了孩子的心|《正面管教》(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brnz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