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一年的心理学课程过半,这三天举办工作坊,我在线上学习。“小群”里六个人,只有杉和佳去了广州会场。
下午五点整,工作坊活动结束,线上线下所有小伙伴一起说“再见”。
那一刻我将屏幕锁定现场镜头,看着杉,轻轻说再见。因为佳提前半小时踏上返程路,现场只剩下杉——我想默默地陪着她。
刚认识杉的时候,我可不觉得她是需要人陪的女孩子。
因为要参加带教演练,素不相识的六个人凭空凑在了一起,2月13日初次见面。
最初练习时,面对杉扮演的来访者,我无论如何也共情不起来——杉的那张“冷静脸”啊,总是一副“生活尽在掌握”的样子;她敏锐的感知和锐利的发言,又总是狠狠戳中我痛处……
她那么强大,让我找不到机会去心疼她。
事实上,“凭空凑”在一起的六个人,实在缺乏感情基础。
大家居住在不同的城市,年龄段也不相同,又因为练习时总在扮演着其他人——所以我心里很是忐忑了一段时间:
波经验老道,和我这种菜鸟一起练习,一定很烦吧?
佳精灵可爱,和她相比,我可是十足的“老人家”啊。
简话最少,我只是她的练习对象,不可能被她在乎吧?
霜怯生生,我粗声大气说话,也许会吓着她。
……
所以,当我在某次练习后记中写下下面这些话时,简直有点儿难以置信——
2023年3月7日。
强烈感受:看着屏幕对面的人,忽然很想线下见面,想要抱抱她们,每一个人。虽然我们一起练习只有四次,一个月前刚刚结识。可就是有那样的亲密感。
也许是因为我们的每一次线上会面,“浓度”都很高:
——在每个短短的咨询时段,作为咨询师的我们尽心尽意陪伴着来访者;作为来访者时,虽然是在扮演,也真切感觉到对面那人百分百的诚恳。
——每个人都坦率地指出自己发现的问题,真诚地想要帮助伙伴。每一条意见的背后,都附着着饱满的善良,也总是获得被观察者由衷的感激。
——无论这一轮练习有多少遗憾,同伴总是非得挑出些优点来,让我们相信自己在进步。
——每一个人都不肯敷衍对待任何一次发言,每一个人都在用一言一行表达“我想让你变得更好”的意愿,仿佛那是素昧平生者一把揽过扛在自己肩上的责任。
我这样的新人,在接触心理咨询行业之初,何其有幸,被这样温柔地包裹、有力地支持、睿智地点拨、真挚地鼓励……
犹豫再三,还是决定让这些文字静静躺在电脑文档里,不拿来示人——过于强烈的情感,放在心里就好。
时间来到4月4号,大家相约在包括老师和工作人员在内的演练群之外,另建只有我们六个人的小群。
波是组长,印象中稳当又妥帖的她在大群里“愣愣地”说:“我们要开小群啦”——这样“过分直接”的表达把我吓了一跳;可是,我好喜欢偶尔会“冒傻气儿”的波啊!
然后大家开始琢磨该给我们的小群取个名字,想来想去没头绪。
直到杉说:“这样吧,就叫‘小群’”——呃,真的可以这样嘛?
……再想想,怎么竟有种无懈可击的感觉呢?
真的,我曾经在数不清的大群小群里待过,再没有哪个群有这样任性又贴切的名字了!
淘气的杉和高冷的杉叠加,在我心里瞬间立体起来。她笑成眯眯眼的样子太过鲜明,“冷静脸”的线条也变得柔和了。
每月一次的带教演练之外,我们自发组织每周一次的组内练习,每次两小时。
不知不觉,两小时变成两个半小时,又变成三个小时或更多了。
不知不觉,周二练习日成了我们共同盼望的日子。
佳总能看到事物不同的角度,她样子精灵,心思却格外细腻;
简依旧话少,却耐心听我们说,她的宽解一语中的,曾无比精准地安慰过我;
霜才不是“怯生生”,她的温暖就是她最大的力量:她永远做好了准备,时时刻刻站出来支持你、鼓励你,不允许任何人孤单无依。
我们认认真真练习,也七嘴八舌聊天;我们分享小小成就,也坦承挫败苦恼;我们推荐好书好课好电影,也向彼此敞开自己的人生。
“小群”成了温暖的“小窝”,它真实、自然——群如其名,人如其群,恳切挚诚,从不令人失望。
我一直不说,想着:就这样悄悄喜欢你们就好;说出来,怪不好意思的。
可在今天,忽然想要表达。
也许是因为视频会议时我会偷偷去看你们在不在、在干啥,而你们也在看我。
也许是因为会自然而然牵挂生病的人、忙碌的人、不在场的人。
也许是因为在这个安静的夜晚,不自觉地怀着祝福,等待佳和杉平安抵家的消息。
也许是因为想要和你们长长久久地相处下去,一起种一棵很大很大的树,而我愿意为这棵树用心地浇上这一瓢水……
今早跑步时邂逅的这棵菩提树,送给我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