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原则,比较竞争,打赏
比较----荣誉驱动,获得更好的形象,更多的胜利
赠送---利益驱动
e.g. 微信读书,赠一得一 后改为买一增一, 后改为买一增多,但是领取只能一人领取两份最多
社交网络的六大驱动力----荣誉、利益、关系、事件、地域、兴趣
社群的基础逻辑模型 病毒性,长连接,工具性
用户更愿意分享给强关系好友和小圈子
小圈子的常见类型,同学,行业,兴趣,老乡
大型社群高价值效果由无数小社群组成,用户活跃在小社群里,更容易受小群影响。小群中的大节点是关键。
人们更喜欢加入大群,但活跃在小群中。20人。
社群优秀的三个标准:
1. 人们相互认识
2. 人们相互信任, 妈妈群,彼此推荐,转化率极高
3. 成员之间频繁互动
用数字衡量就是,成员之间互相结识的人数,互动频次以及相互之间信任程度
当今社群,噪声巨大,本身强拉群,会不被认可。社群组织方式更重要,最好是,用户已经活跃在一个个小的社群中,大型社群通告一种方式,把小群凝聚起来。
大型社区内负责踢出问题,小群负责解答问题。
反面:
把铁杆用户拉进一个社群,然后每天设定一个话题供大家讨论,并策划许多运营活动。必定沉默。
小群的组建原则
1. 地域,1000米
2. 兴趣,用户只关注和自己相关的问题
社群的人物构成
全局意见领袖
局部意见领袖
连接者
普通人
发现自己的连接者
1. 添加用户为微信好友
2. 他朋友圈经常讨论什么,分享什么,来自什么app,标题是什么,经常什么时间段发布信息。
3. 他经常参加什么样的线上线下活动。
人群,kol,目标合作的app,用户活跃时间段,兴趣爱好,语言风格,阅读习惯,不同行业的活动等等。
什么样的群能活着?
由事件驱动的群生命周期很短,关系驱动的群生命周期更长。
用户加入社群求啥?
1. 问答求助
2. 炫耀
3. 寻找共鸣
4. 分享知识和咨询
5. 管理和储备潜在关系,维护关系
6. 共同认可的长期目标和价值观
工具性:解决了什么根本问题
病毒性:不仅仅自己加入,还能促进用户把朋友,同学同事都拉进来
长连接:如何吸引用户天天用,天天买
荣誉感
就是一个比。凸显自己的某种形象和地位。小池塘里的大鱼。
第一步,信息送达,获得奖励的通知
第二步,实时排行榜,意识到对手存在
第三步,每日登陆活动奖励
闭环。
用户希望不断进步,需要不断提升最高等级的设置,促进用户进步。
设定一个小池塘,让用户去比较,告知他结果,让用户时刻知道有人跟他比较
头部区域和长尾区域,才是社群需要关注的地方
头部世界利好于合作伙伴,长尾世界,也就是丰富而垂直的,所谓小而美的内容,才是有利于平台的。但平台依旧需要争取头部资源,获取流量。
用户在社群中希望获得的收益,现金和实际利益,解决特定问题,获得有价值的资讯,收获肯定和塑造形象
用户的成本,时间成本和信任成本
病毒式扩散指数=用户收益/用户支出成本
用户喜欢利益,同时是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获得利益。曾经适用的简单方式,已经不在被关注。用户想要利益,但利益不代表全部,如果利益能和用户希望塑造的形象,想要维系的关系和想表达的诉求结合起来,将产生更大的能量。
用户想要获取利益
设置互惠接口
用户分享给好友,协助好友获益
持续投入,获得持续利益
新人在社群中结识的好友数量的多少,决定了他在社群中的活跃程度。社群成员的熟悉程度决定了社群的生命周期。至少3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