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著名学者孙绍振点评2047年高考作文题:其实并不难

著名学者孙绍振点评2047年高考作文题:其实并不难

作者: 江南桂子 | 来源:发表于2017-06-08 08:57 被阅读128次

2017-06-07 厦门晚报

全国作文卷I

选择关键词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福建的考生

考的就是全国作文卷I

今天朋友圈里流传着这么一段话

当然了,除了看报纸

听听专业人士的点评也是很重要的!

今天,我们再次请到大名鼎鼎、年过八旬的孙绍振教授为大家点评高考作文题,这也是孙教授第13年为厦门晚报独家撰写点评文章!

孙教授去年的点评

人物名片

孙绍振,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老师。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曾到访福师大,与老师孙绍振畅谈三十年的师生情。

孙绍振教授

以下是孙教授的点评

大家快看看吧!

这个题目其实并不难

这个题目,对于许多考生来说,最初的感觉也许比较难,十二个关键词罗列,和他们历年来熟悉的二元对立的题型(只有两个关键词)很不一样。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出乎备考预期之外,是不是题目有点刁难?

其实,第一,并不难,因为,题目并不要求考生把全部关键词都概括到文章中去,而是,明确说,选择两三个关键词,长于二元对立分析问题的考生,完全可以从十二个关键中,选取两个对立的词语。例如一带一路和空气污染/食品安全。一方面是空前广阔的发展前景,一方面是迫在眉睫的生命的威胁。发展是为了提高生命的质量,而污染却降低了生命质量。这里就不但有矛盾可以分析,也有发达国家前车之鉴的思考。当然,考生也可以选择其它方面的二元对立,例如,传统的京戏和现代的广场舞,最古老的长城和最新潮的移动支付,等等。在矛盾的展示中不难上升到中国当前最先进的和最古老,最发达和最落伍的两个侧面。

五个立论要素的挑战

许多考生之所以感到突然,还因为忽略了去年全国卷第二《语文素养提升大家谈》所提示的导向,语文素养的提升的三条途径:课堂的有效教学、课外的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这种三元组合,和已经习惯的只提供二元对立的素材大不相同,又加上人的终身发展,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五个立论要素,对考生化无序为有序的能力的挑战是比较严峻的。要全面立论,就要在这看似纷繁的要素中,抓住主要线索,将其逻辑化,有序化。这种五个要素的贯通的命题,不但在我国是新颖的,而且对于美国一味提供二元对立的、固化的托福作文命题模式也是一种突破。考生要有更高的竞争力,就需要具有对丰富的素材的系统化的能力。迎接这种特点和难度,光有直觉可能是不够的,抽象能力较强者可能有比较深的发挥。

两套试卷隐含共同的导向

如果对这一点早有感觉,我想对于今年全国卷II,提供的那六“句”(当为“则”)古典哲言和诗语就不会一时手足无措。

全国卷II

读了六句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3.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4.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5.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关键是,在表面上各不相干的语句中,从容选择其中三句,展开思考。

从以上两卷,可以看出,隐含着共同的导向。第一,关乎中国当前高速发展形势,第二,文体以议论为主,但不直接提供论点,哪怕是二元对立的思路也不给,而是把复杂、无序的现象摆在考生面前,特别是在原生的、无条理的现象面前,提出自己的观点,检测其独立思考的素养。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从无序的对象中,找到其内在的联系,从感性对象中抽象出普遍性来,才能形成论点,让文脉有序地逻辑化展开,这就是议论能力。

从感性向抽象提升,最起码的,就是分类,例如,周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鲁迅的“必须敢于正视,这才敢想,敢说,敢做,敢当”,在励志这一点上可以逻辑化地贯通起来,如何才能做到自强不息呢?至少应该从正视,敢说,敢当开始。而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和魏源的“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好像风马牛不相及,但是,形成议论,必须从中揭示出内在的联系来,在拘于偏爱一隅(故乡)之明和“受光于天下”之胸怀广阔是相反相成的。

“我的高考”是一种妥协

当然,从如此纷纭的话语面前发现比较深刻的联系,对于一般高中生难度是太大了。故全国乃有了第三卷,“我的高考”或“我看高考”。

全国作文III

以“我的高考”或“我看高考”为副标题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40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

请以“我的高考”或“我看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这是对缺乏议论能力的考生的一种妥协,一种照顾,也许这种照顾有点过头了,故很少省份会选择这样的考题。

天津卷的“重读长辈”,明显并不要求严格的议论文,但是,即使是以记叙为主,也须要有对代沟的理解和分析。题目分明提示,要从长辈的生活中读出“人生的事理,读到传统的积淀”,“时代的印记”这一点不能忽略。忽略了,文章流于表面,品位就高不了。

天津卷

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写一篇作文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我们在长辈的环绕下成长,自以为了解他们,其实每一位长辈都是一部厚书,一旦重新打开,就会读到人生的事理,读到传统的积淀,读到时代的印记,还可以读出我们自己,读出我们成长时他们的成长与成熟,读出我们和他们之间认知上的共识或分歧……

十八岁的我们已经长大,今天的重读,是成年个体之间平等的心灵对话、灵魂触摸,是通往理性认知的幽径。请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深入思考,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体现高考议论能力考核导向,北京卷最为鲜明,干脆就宣布以“说纽带”为题,说,就是论说。表面看来,考生很难从题目上发现切入点,但是,在题目有不少提示,如人心、经济全球化、、文化的交流、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看来互不相干,但其中就有许多可以分类,可以构成对立,因而可能分析的地方。

北京卷

大作文题为二选一

1.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力量需要纽带汇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等都需要纽带。

请以“说纽带”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2.2049年,我们的共和国将迎来百年华诞。届时假如请你拍摄一幅或几幅照片来显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你将选择怎样的画面?

请展开想象,以“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想象合理,有叙述,有描写,可以写宏大的画面,也可以写小的场景,以小见大。

与之相似的是江苏卷:车。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真情;表面上很感性,应该是不难做的,但是,题目要求,要从车来车,“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这就要有自行发现矛盾,从而归纳出哲理来,从难度来说,就相当大了。

江苏卷

生活中离不开车

生活中离不开车。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请根据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相比起来,一直在命题具有优势的上海卷,今年似无多大创新,其题目是“预测”和反预测。因为生活充满变数,这是一,其次,有的人乐于接受,有的人则不以为然。这是二。应该说,这个题目很朴素,难度不大,但是,要把“生活充满变数”作为对立面转化的条件做透,也非易事。估计其区分度,应该是明显的。

上海卷

跟“预测”相关

预测,是指预先推测。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浙江卷的题目有点怪,书的分类,一是,有字之书,二是,无字之书,还算标准统一,第三是“心灵之书”,则有点没有来由,标准似乎不统一。是不是意味着前二者,乃非心灵之书呢?逻辑上讲不通。但是,漏洞似乎是命题者有意留下的,目的是让考生评论:“对此你有什么思考?” “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如果说命题者有意如此,则重点则在考生的批判性思维上。对于习惯于扣紧题目作文的考生来说,则可能是非常严峻的挑战。

浙江卷

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题目自拟,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今年最奇异的是山东卷

今年最奇异的是山东卷:

阅读材料,根据感悟和联想写作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书店开启24小时经营模式。两年来,每到深夜,当大部分顾客离去,有一些人却走进书店。他们中有喜欢夜读的市民,有自习的大学生,有外来务工人员,也有流浪者和拾荒者。书店从来不驱赶任何人,工作人员说:“有些人经常看着看着就睡着了,但他们只要来看书,哪怕只看一页、只看一行,都是我们的读者;甚至有的人只是进来休息,我们也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从出题技巧来说,文字有点芜杂,从内涵来说,所提供的现象是比较表面的,缺点是其指向性,比较平面,服务态度优良而已。但是,其议论的空间是比较大的。例如,读者与非读者,经营的效益和持续性,等。留下的议论余地还是相当大的。

每年高考作文题一出,总是免不了议论纷纭,许多外行,只是浮光掠影,评头品足,印象而已。但是,考题是给考生做的,评论的重点应该是第一,是否有利于考生发挥,第二,即使是并不理想的考题,考生也别无选择。面对不好的考题,如何出奇制胜。这才是评题的重点。

评题者心目中应该是考生第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著名学者孙绍振点评2047年高考作文题:其实并不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bsz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