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1日起,国家将正式实施《中小学生教育惩戒规则》,在此背景之下,期末学校德育处带领全校老师开展了关于制订班规专题研讨,一场对于班规的深思考、大讨论、切落实活动由此展开,也引起了我对班规的一点思考。
一、为什么要制订班规
简单来说,班规就是一个班级的规章制度,这在小学阶段常常以“班级公约”的形式出现。在我看来,班规是师生参与班级生活所必需的遵守的基本准则。从儿童社会性发展方面来看,班级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公共空间和主要场所,其运转本身就需要一定的规范及全体成员的共同遵守。另一方面,到了小学中段,儿童的自我意识增强,在交往的过程中,需不断学习看见“他人”、理解“他人”,并最终要在行动上获得表达。
但是,儿童本身处于身心发展不成熟的阶段。他们的一些个人生活和学习习惯,如随手扔垃圾、随意打断他人发言、不能及时整理用品等等有待调整。我们也能够发现他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存在着问题,如情绪暴躁,以言语和身体暴力处理矛盾、想和他人玩耍却采用逗弄击打他人身体的方式表达等。对于一些正当要求他们往往心理清楚但行动上很难坚持。部分儿童在认知上还没有明确的是非观,或者是知道如何做但没有形成习惯。
因此,通过班规来帮助儿童建立正确认知,并最终形成健康的行为表达就非常重要。当然,这些班级共同规定最好是要形成明确具体的成文表达,并尽可能是求得绝大多数成员真正认可的班级约定。
二、制订班规需要遵循的几个原则
(一)班规是为了学生的民主性契约
从班级管理的视角来看,班规是管理班级的一种手段,但是这绝不能成为我们制定班规的首要理由。制定班规的目的与出发点都需要紧紧指向助力于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从民主的视角看,我们需要把班规视为一种师生之间共同制定与遵守的一种契约。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成为班规制定的主体,班规同样能约束教师,在契约精神之下,师生应当是平等的,必要情况下还可以有针对教师的规定。从教育本身角度来说,这正是教师树立榜样的好机会。
(二)班规是针对问题的可行性准则
囊括班级生活所有细节的班规既不现实,也难以落实。因此,班规是针对班级的阶段性目标而订立的准则。这一学月要解决一些学生经常性迟到的问题,下一学月着力解决作业忘带的问题。一段时间内,班规条目贵精而不过多。同时,班规本身的确定需要考虑到它的实际可行性,例如,我们显然无法将“每周夺取全校五星中队”作为目标,我们也最好不要在违反班规的惩罚中这样设计“把全校的所有垃圾都捡起来”,这显然无法真正落实。
(三)班规是指向行为的简明性要求
只有可视化的行为才是可判定、能监督,易改变的。班规所规定的具体内容都应当指向于师生的具体行为,比如“翻阅课本或翻书时动作要快,并尽量保持安静。”而“遵守课堂纪律”的班规则会显得太过笼统,难以执行。因此,班规的具体表达应当尽量简洁明了,通俗易懂,方便理解与记忆,亦可将班规编成简单的歌谣。
三、班规执行的几点策略
(一)“刚”“柔”并济有弹性
班规要具有平等性、执行力和稳定性。在班规面前人人平等,无人例外;班规一旦制定就要真正开始执行,班级就要在班规下运转;一旦制定不轻易更改。以上是在讲班规执行的“刚”,班规执行还离不开“柔”。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大,有些规定对其他孩子来说并不是问题,但对个别孩子,例如自控能力差的孩子就会显得比较困难,这种情况就需要教师适当引导,给予这样的孩子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二)创意惩罚有效果
班规总是伴随着惩罚。师生必须要共同明确惩罚最好是能够真正帮助学生改正不足,而不仅仅是为了惩罚而惩罚,这一点,需要师生在制定班规时向学生明确。不少人提出了一些创意性的惩罚,这一行为本身更有效果,择优整理如下:
一是在进行惩罚时可以试着转变思路,将常规惩罚变成与儿童的游戏,比如创设“班级吉尼斯纪录创造者”,例如连续按时到校纪录、全班无迟到纪录,并匹配以相应的奖励。
二是尽量让惩罚可选择,照顾不同个性的孩子,同时孩子在接收惩罚时就变成了一场选择。
三是可以使用一些智育、劳动惩罚。比如法针对上课特别爱说话的孩子惩罚进行五分钟口头演讲。
(三)定期总结见成果
制定班规本身是为了改进班级中存在的一些不足,那么制定并执行班规一段时间后的定期总结就会显得格外有价值,可以利用午休或者专题班会与学生一起回顾总结一段时间内班规执行情况和班级情况,肯定和表扬在这过程中付出努力不断调整自身获取进步的孩子,还可以将这些改变和进步的过程张贴于班级宣传栏中,进一步认可和鼓励这样的积极行动,让学生在见证自身改变的过程中收获遵守班规带来的成果。
其实,班规的制订和执行应当是充满教育智慧的行动,教师是班规的工程师和参与者,也要努力成为不断反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