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
孩子回家关起门来不出来。老师布置的作业经常有不写的部分。在家长群里,经常背老师点名。
过程:
个案选出三个代表: 妈妈,孩子,老师。
开场,妈妈,孩子,老师三个代表各自散开,过了一会,妈妈,孩子的代表都躺下了。
妈妈的代表说动不了,起不来,呼喊要自己的妈妈(姥姥)。姥姥的代表遂上场抱住妈妈。很快,孩子也过去和姥姥,妈妈抱在一起。
姥姥生病了,妈妈,孩子的代表都表示愿意照顾姥姥,孩子并且觉得照顾姥姥还感觉自己很有用。
老师的代表全程未参与。
个案表示对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无感。
面对姥姥的代表,说:没用,不想要她。
面对孩子的代表,说:他不行,学不好。
问题的表象是孩子的作业和学习成绩,是个案与儿子的关系,深层依然是个案与母亲的关系。依然要回到儿时的回忆。成长中母亲带来的种种令人失望,不被看见,没人要,没有归属……是什么呢?即使在胚胎期也没关系,就想能想起来的,随着宽恕愿心的深入,想起来的可能越来越多,不着急一定想起最初的。每个人都是带着业力来的,都在胚胎期就有现成的剧本了,不然我们的大脑不会对特定的感觉那么敏锐。到了成年,有了看的能力,整合的能力。就是愿不愿意,承不承认的问题了。
剧本:
我是一个没用,无能的人。
不允许自己如此,向有本事,有能力,能干这一极认同,压抑否认批判无能无用这一极。当躺平时就勾起无能无用的剧本,罪恶感就起来了。当没有化解这个剧本时,一定会投射出去,可以投射给妈妈,也投射给儿子。亲人业力都是最深的,一般都投射给亲人。当承认自己和妈妈一样,也无用,也做不好儿子的妈妈,也就无法再继续指责儿子了。宽恕就可以做下去了。最难的就是这个承认自己和最恨的妈妈一样无能无用。一旦承认,后面就容易了。是真心的承认。自己努力了那么多,到头来并没有比妈妈强,还是和她一样。只要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就没有办法证明我厉害,我有本事。孩子再好,学习不好也不能算是好。内心的恐惧,罪恶维系在这个无用无能的信念里。信念不化解,内心就无法回到平安中。
宽恕:
1.看到投射:孩子作业完不成,学习不好。
2.(表象)这不是真的。
3.收回投射。想想自己儿时的学习如何。即使学习好,底端是什么,除了学习,还有哪方面和孩子像的。去看,一定会看到。这时候往往就想起自己和母亲的互动了,一些往事会浮现。可能会想起母亲如何如何令自己失望,伤心……
如今面对儿子,我可能也成为不了那个厉害的,把儿子教育的面面光鲜的母亲。我也觉得自己好无用。
4.找到信念。我是一个无能无用的人。
5.我不愿继续活在“我是一个无能无用的人”的信念底端的罪恶里,交托给圣灵,我愿用你的眼光重新看这一切。
6.我用圣灵的眼光看向妈妈,看向儿子,也看向我自己。
妈妈是圆满无缺,纯洁无罪,一无所惧,如如不动,永恒不易的灵性。
儿子是圆满无缺,纯洁无罪,一无所惧,如如不动,永恒不易的灵性。
我是圆满无缺,纯洁无罪,一无所惧,如如不动,永恒不易的灵性。
感谢个案,感谢每一位代表。
我们都是上主奥体的一分子,我们彼此照见。每一次看见都为每一位弟兄带来再一次进入宽恕,进入平安的机会。我们愿意活在平安中,愿意活出圆满无缺,纯洁无罪,一无所惧,如如不动,永恒不易的本质。
祝福我亲爱的朋友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