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从文学的角度,《史记》更值得一读,从了解历史的角度,《资治通鉴》

从文学的角度,《史记》更值得一读,从了解历史的角度,《资治通鉴》

作者: 桂亘 | 来源:发表于2023-11-02 07:40 被阅读0次

这一久我都在读《资治通鉴》,风开始读的时候,由于缺少翻译的白话文,所以,读起来不是很懂,读的时候,先看原文,然后又在手机上看杨柏翻译的白话文,阅读的速度非常慢,渐渐地,懂得了一些常用的字词的意思,还有句式的意思,就能慢慢地读懂了,先看原文的时候,即使有一些是不懂的,只是略微地猜出了一点意思,但是读手机上的白话文的时候,发现,这些读过了。这才发现,之前读原文猜着读的那些基本都是对的,大体意思是猜得基本正确的,后来读白话文也就觉得没有意思,不再读白话文的了。

能读懂还有一个原因是之前读过《史记》,前面的这些部分记叙基本与《史记》是一致的,所以,一读之后,也就明白意思了。

昨天在空闲的时候,看看了一下这本书的目录,这本书是读到五代时期的,比《史记》记叙的历史更长。也就是,读了这本书,把五代时期以前的历史基本都了解了,还要了解中国历史,就读宋朝之后的就行了。

在读的过程之中,单从了解历史的角度,我觉得《资治通鉴》这本书更好理解,因为他是按年编的,也就是编年体,把一年之中的大记事记录在这上面,更容易梳理历史发展的脉络。而《史记》有所不同,《史记》之中最精彩的部分的人物的列传,文学性比较强。在叙述单个人物之时,因人物与人物之间是有时间和空间的交集的,所以两个同处一件事,在分别读这两人的传记时会有重复之感觉。在本纪中和世家中,在讲述各国、各家的发展时,也有重复之感觉。但总体而言,《史记》的叙述更细致一些,从文学的角度,更值得一读。从了解历史的角度,《资治通鉴》更易于阅读。

这两天读书都比较顺利,基本能每天完成任务,不知道这是阅读上渐入佳境的表现,还是兴趣使然。总是,曾国藩的“读书不二”这一教训深刻地影响了我,我于是决定,从上个月的20日起,用半年以上至一年的时间,把一整套《资治通鉴》读完。写不出文章,那就读吧,把书读完了,销号了,也算是驻村期间的自己的一大收获吧!

当然,我也需要每日反思,要践行好王阳明“知行合一”的观点,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读,最终是要汲取书中的教训,改进自己,提升自己,只有做到在生活中践行了,才能提高自己。

相关文章

  • 传世的瓷器也曾破裂

    文学作品中,野史也好,正传也罢,似乎杨玉环所有相关故事传说都是从皇权君王角度从历史更演角度从民间底层角度演绎,很少...

  • 精读《圣经》的话题

    不论从史学角度,文学角度,故事角度,信仰角度,还是哲学角度来看《圣经》,《圣经》都是一部值得研究的一部巨著。...

  • get和post的区别

    从缓存的角度,GET 请求会被浏览器主动缓存下来,留下历史记录,而 POST 默认不会。 从编码的角度,GET 只...

  • 如何更好地去写一篇书评文章

    01 如何看待书评 第一,阅读书评文章对我的影响很大。 从文学常识的角度讲,它让我了解了不少中外名著;从写作的角度...

  • 从历史的角度看看自己!

    最近两天看了施展的《枢纽》这本书,虽然这本书在刚出版的时候知道了,但由于对历史不太感兴趣,在加上没有电子书一直就没...

  • 从历史的角度看未来

    历史的角度,都是过去的角度,也是带着陈旧和保守的角度 这是一些人对于历史的角度的看法 历史是代表不了未来,历史可以...

  • 从关键主题的角度去阅读历史典籍 2021-10-04

    从关键主题的角度去阅读历史典籍 最近一直在读《资治通鉴》。 看故事很容易,但是读深入了不容易。 精彩的历史故事,典...

  • 「文学的厚度」

    文学是什么呢? 周作人在《人的文学》中提出:文学即人学。 从社会生产的角度看,文学创造是一种生产;从美学角度看,文...

  • 《万历十五年》

    #总评# ✅ 四颗半星,值得一读。 该书从一个新的角度解读了明朝看似普通实则重要的一年,值得一读。角度很新颖,提供...

  • 你为什么总要等到明天

    从哲学角度讨论,时间具有一维性; 从文学角度讨论,时间一去不复返; 从经济学来讨论,时间就是金钱; 从物理学角度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文学的角度,《史记》更值得一读,从了解历史的角度,《资治通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cag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