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有才有貌又有钱的中国女孩,在英国被男友棍棒残忍致死事件,最近在朋友圈炒的沸沸扬扬......
心痛的同时,感悟颇多。
这个事件女主人翁,15岁就去了英国,在酒吧遇到并爱上一位在酒吧工作的帅哥,于是她们生活在一起,为了赢得帅哥的欢心,她给帅哥承担房租,还支付所有账单,更出钱给男友买车,可是她的男友并不领情,经常对她怒骂、暴打,最后在去年被她男友用铁棍把她打死了,去世时才24岁。
我也是一个女孩的母亲,作为家庭教育从业者,我有责任提醒各位亲爱的家长朋友们,请重视我们的教养方式,请珍视我们的孩子,请学会爱我们的孩子。
在旧的传统观念中,父辈们因为男孩和女孩性别的不同,就已经固化了很多教养方式,但作为新时代的父母,我们要反思,我们的教育目标是什么?
如果我们的希望我们的孩子可以成为一个幸福的人,那么拥有幸福的前提就是先让她懂得爱。
而这个被男友残忍致死的姑娘,却终究不懂什么是爱?如何去爱?
很多人一定会问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在她需要爱的时候从没有得到过爱,在她的幼小心灵里从来都认为她是不被爱的,她是不值得爱的。
因此在她想得到那份“爱情”时,她就会不断的用自己认为的“对的”方式去获取所谓的“爱”。
因为她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那么如果要获得别人的爱,就必须有个附加的“东西”在自己身上,因此她就把金钱当成了筹码,不断来讨好她的那个渣男友。
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从小让孩子明白,他们生来就是值得被爱的,他们是不可替代。尤其是女孩,一定要让她知道,爱别人之前先学会爱自己。
而那个可怜的姑娘过早地离开父母,在孤独缺爱的状态下,遇到了渣男友,便用金钱维系他们之间所谓的“爱情”。
因为她认为自己本身是不值得被爱的,要获取自己想要的必须附加上金钱,她才会变得有价值。
因为她本身缺乏安全感、低价值感、极度的不自信让她不敢脱离这个所谓的“爱情”关系。
因为她恐惧孤独,害怕失去,宁愿被伤害、被殴打,也不能再失去“爱”(她已早失去父母的爱了)。
可怜的孩子在最需要爱的15岁花季离开了父母,独自身处异乡,金钱是唯一能满足她需求的东西。也是这种“金钱万能”的价值观害死了自己。
这也许“钱比我有价值,而我是没用的”思想酿造了悲剧的发生。
这件事情的发生,也更多的给了父母一些警醒。家有女孩,怎么样?还能简单的说“富养女儿,穷养儿子”吗?
养育女孩是一门学问,在女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不仅我们做父母的要用心引导,更是需要自我成长。
《养育女孩》一书上写到:当你的女儿长大,你能看到你给她的童年与如今她拥有的力量和品质之间的关联。当你离开,一个优秀的女人会继续生活,她还把你教她的一切传给她的后代!对这句话我也深信不疑。
我的女儿就常常对我说,“妈妈,我以后也会像你一样温柔对待我的孩子”。
对于女孩养育的功课,我也做过不少,读过不少书籍,查过许多资料,整理了一部分,分享出来,希望我们共同成长。

一、关于男孩与女孩的差别
女孩的发育要比男孩快,特别是大脑能力方面,早在妈妈的子宫里,她们的身体就开始分泌雌激素,刚出生,她们的发育水平就比男孩早几周。
在说话、写字、画画方面,女孩也能领先男孩6~12个月。读幼儿园时,女孩也比男孩的分离焦虑少。
在发育上,女孩比男孩早两年进入青春期,男孩还懵懂无知时,女孩已经是小淑女了;男孩的大脑大概20岁发育好,而女孩的大脑要早上两三年。
二、女孩成长的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 出生到2岁时——安全感,我是否被爱、是否安全?
第二阶段:2岁-5岁——探索,世界是否有趣快乐?
第三阶段:5对-10岁——与人交往,我跟他人是否能好好相处?
第四阶段:10岁-14岁——了解内心,发现自我,发现真正的快乐?
第五阶段:14岁-18岁——踏入成人世界,我能对自己负责吗?

第一个阶段:我要安全(出生到2岁)
生命的早期是大脑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帮组她们大脑成长的正是爱、微笑、歌唱和各种有趣的互动。
研究人员用高速相机记录了妈妈和宝宝之间的互动过程,发现妈妈和宝宝之间存在默契的呼应,这些对话能够帮助孩子确认妈妈对她的爱,这有助于她在成人后察觉他人的情感,学会共情。
孩子0--6个月和妈妈处于共生期,妈妈的回应有一点延迟,宝宝就会抓狂,发出激烈的哭声。这时候妈妈用她特有声音回应,如“怎么了,噢,亲爱的,宝贝儿”,她就很快安静下来。在得到数千次这样的安抚之后,她的大脑就逐渐形成了一条从压力通往放松的通道,这也是她今后将使用的通道。
宝宝需要平静和安抚,但也需要伴随着兴奋、快乐,比如躲猫猫游戏,爸爸们会把孩子高高地抛在空中,追跑打闹。有研究表明,跟爸爸们一起疯玩长大的孩子比那些只玩温和游戏的孩子,抗压能力要高得多。
陪孩子玩是非常重要的事,玩耍能够激发她们大脑的潜力,爱玩的人都善于创新,而且在开心状态下长大的孩子不畏缩,也不木讷,活力十足。不要把自己的孩子交给一些陌生人,记得她真正需要的是你!
第二阶段:学习探索(2岁到5岁)
这个阶段的女孩子们的重点就是探索,要知道艺术、运动能力,都是从1~5岁这个阶段开始的。
有研究表明,父母对孩子的说话方式是男女有别的。
对于男孩,可能更多地会加入数字、空间等概念,而对于女孩,则更多地强调感受和美,也就是说,我们无意中就开始对男孩灌输理性感受,对女孩则强调情感体验。
事实上,你可以多跟你的女儿谈数字、搭积木,这对培养他们的数字空间能力大有裨益。
有的父母喜欢给孩子们买那些用电池和闪灯组成的新潮玩具,那些东西实际上对培养孩子的动手、探索能力帮助不大。对女孩子来说,一些废纸、彩笔、蜡笔、颜料、废旧贺卡、贴纸就是一个非常有创意的玩具库。
请记住自然比电子产品对她们来说更重要,孩子需要自己的时间,需要白日梦和无所事事的空间,这样才能让想象力得以发展。关掉电视,让孩子们可以思考,和自己对话。
女孩无疑比男孩更爱美,但有些妈妈把女孩妆扮的美过头了,各种漂亮带褶皱的裙子、漂亮的头饰和鞋子只会让束缚住孩子探索的手脚,反而那些方便结实的衣裤能让她肆无忌惮地玩水、泥巴、颜料。
父母不要刻意的性别引导,比如只买芭比娃娃,只做女孩子的游戏等等,说女孩子要干干净净的,不能跟男孩子一样野。只玩女孩子的游戏,可能会扼杀一些女孩子想象力和创造性。刻意强调女孩子要干干净净,也会让女孩变得拘谨,她便失去对这个世界的探索。
要温和但坚定地教给女孩纪律和规矩,帮助她们处理自己的感受,特别是在强烈情绪的时候能够清晰地思考。
第三阶段:和他人相处(5岁-10岁)
从发展过程来说,小婴儿并不会对和她一样呆萌的婴儿有多大兴趣,因为爸爸妈妈更好玩;3岁以下的孩子在一起能好好相处的时间也超不过几分钟。但到了4、5岁后,女孩子们就可以在一起好好玩那些幻想和假扮的游戏—比如百玩不腻的过家家。
这些游戏是培养创造力的基础,而且我们是在玩耍中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沟通。
对于女孩来说,朋友如同氧气一样重要。同龄的男孩与朋友干一架,可能一小时后就又在一起厮混了,但女孩和朋友发生别扭后却没那么容易走出来,她需要家长们关心她,抚慰她,你是她社交上的领路人,但大部分情况你完全可以不用干预,在她求助时,帮她分析,给予建议就可以了。
在交友方面,很棒的7个建议:友好、分享、同理心、控制攻击性、道歉、理解情绪和知道什么人可以信任。而且妈妈是女孩子在社交上的榜样,如果你经常和你老公当着孩子面情绪失控,要么她完全和你不一样,要么就完全一样,所以,那样做是非常愚蠢的。
在妈妈和宝宝的关系中,如果没有建立起安全的连接,那么你的孩子成年后也会有这方面的问题,男孩子会逃避或者不信任妈妈;但女孩却相反,当妈妈们抑郁、疏离、愤怒,她会更靠近妈妈,试图帮助她、安慰她。这些女孩在交友时也会更愿意和焦虑和压抑的人在一起,因为这些人有妈妈的影子,她要帮助她们。
她们主动跟我们交流的时候,或者出现明显的情感脆弱的时候,用我们的情感去做一个引导者,而不是一个评论者。少一点命令呵斥的口吻,更多让她们学会思考和处理人际。因为你要知道,女人一辈子都会碰到这些。
第四阶段:发现内心(10岁-15岁)
到了小学高年级,女孩们很有大人样,敏感而成熟,你以为终于可以松口气了,但请你注意,这个阶段的女孩需要更多的关注和陪伴,需要多教导、多解释、多询问,参加更多有意义的活动,而不是把她推出去让她独自成长,承受各种压力。
我们常说,教育不是装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美国研究青春期的顶级专家彼得·本森的火花理论非常有用,他认为所有的青少年儿童都具有某种火苗,他将火苗分为三类——天赋(如写作、绘画),性格(勇气、同理心),承担某项任务(如保护大自然),他们能从中得到巨大的快乐,父母的任务就是发现和强化孩子的火花,这些火花能够让孩子们在学校表现得更快乐、自信和健康,还有比这个更重要的事情吗?
养育女孩更多的关注和激发女儿的内在需求。让孩子走进自己的内心,发现内在真实的自我,和自己的内在有爱好相处,朝她自己内心渴望的方向发展,父母不要一味的强调女儿向你所希望的样子发展。
如果母亲可以做这样的角色,那是最好,但是假如母亲情绪焦虑容易失控。可以去找一些优质的榜样,这个偶像的要求是能很好的处理情绪问题,世界观价值观比较端正,而且视眼比较开阔。榜样的力量是强大的。
第五阶段:为成年做准备(15岁-18岁)
15岁的女孩,她已经很高,度过了青春期,非常聪明,怎么样,是不是可以放手了?或者完全把她当朋友,这样大人是会轻松不少。但请记住,答案是NO。
这时候她们仍然需要父母,而不完全是朋友,你需要规定她晚上几点必须在家,禁止饮酒,随时知道她在哪儿,和谁在一起,也许这样做有点老套、不受欢迎,但这正是有责任心的父母应该做的。
这个阶段的孩子应该学会自立、思路清晰、情感强大、处理好和别人的关系、做事有目的性,但这个过程非常艰难。看到有这样一个案例,14岁的玛瑞拉在一天放学后和同学们一起过马路,被一个大货车严重撞伤,1人丧生,5人重伤,历经多次手术治疗后她基本上能够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了,但患上了严重的创伤应激障碍,她非常害怕靠近马路和汽车,她的爸爸妈妈给她找了一位应激心理咨询师,慢慢地她们建立了较好信任关系。
这一天,心理医生觉得是时候谈谈核心问题了,她问玛瑞拉,这次事故中是谁的责任,玛瑞拉当然认为是那个闯红灯的白痴司机造成的,这时心理咨询师问她有没有在绿灯时观察过过往的车辆,这一下点醒了玛瑞拉,她意识到自己太过信任人行道和交通灯,她和同学们说说笑笑,根本没有观察到周围的环境。她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玛瑞拉被成功地治愈了,她不再害怕公路和汽车。
希望我们可以报这个案例告诉我们的孩子,可以孩子一起来制定一些规则和界限,让孩子学习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在孩子18岁以后,我们要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处理问题,去面对这个世界。18岁以后你给孩子最好的爱,就是放手。
总之,我个人的观点是无论是贫穷的家庭或者在富有的环境里成长的孩子,并不能决定她未来是否有成就,关键点是,在这个女孩成长过程中,她如何看待自己和钱的关系,如何看待自己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如何建立自尊感。
如果你家有女儿,请您一定给予她多些陪伴,给予无条件的爱,不要认为物质的满足就代表精神的富有,不要用钱来弥补你忙碌欠下的爱。
尤其是女孩的爸爸,一定多和孩子在一起,多倾听她的想法,并鼓励她说出内心的感受,在家让孩子有发言和自己做主的权力,帮助孩子建立自我价值感,而不是什么都是家长自己说了算。
我是礼芳,专注于家庭教育知识领域的学习和研究,不只是一个家庭教育科学理念的传播者,更是一个家庭教育路上的践行者,一个8岁女孩的母亲,我开启这个平台的初衷就是希望与您分享科学的并适合您孩子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分享我生活中的成长和体验、分享更多有利于我们家长自我成长的点点滴滴,分享让您的孩子快乐成长,您的家庭和谐幸福!希望我每一次的分享都会带给您收获!
有关女孩养育的话题,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