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依恋与心智化

依恋与心智化

作者: 时间yi | 来源:发表于2020-05-02 05:55 被阅读0次

    “心智”是一个容器,人的思想和感情在这里储存并加工,容器越大,心智越成熟,情绪越稳定,自我越统一。

    心智化是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婴儿的心智化程度比较低,冯纳吉称之为“前心智化”。一个成年人如果还处在前心智化水平,就是心智化障碍。

    前心智化有三种类型:心理等同模式,假装模式,目的论模式。

    心理等同模式就是把心理的东西等同于现实,例如想到什么就以为已经发生了什么,别人告诉你什么就以为真的是什么。很多病人看了药物说明书上写了副作用,就不敢吃药了。听说抑郁症病人会自杀,得了抑郁症就担心自己会自杀。当心理等同模式启动时,病人的感觉是非常“真实”的,因而陷入恐慌。

    所谓“心理等同”包括把可能和事实等同,把征兆和结果等同,把线索和真相等同。例如,和肝炎病人一起吃饭有可能会被传染上肝炎,部分肝炎病人会发展成肝硬化,部分肝硬化病人会发展成肝癌。惯用心理等同模式的人因此不敢跟肝炎病人一起吃饭,跟肝炎病人一起吃饭会担心自己得肝癌。

    假装模式正好相反,认为心理和现实完全无关,可以非常冷静地谈论一件很可怕的事情,说明情感“隔离”了。小孩子在做假扮游戏时,心里知道那是假的。有的人用大道理去劝解别人,其实自己也不相信。当心理学变成一门学科之后,很多人把注意力放在研究方法和工具上,而把“心理”放在一边。在心理咨询中,来访者夸夸其谈,或顾左右而言他,说明已经陷入了假装模式。

    目的论模式是指,只看结果不看过程,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给人的感觉是很功利,冷酷无情。

    心智化和依恋类型有一定的关系。一般说来,安全型依恋的人心智化程度比较高,情感和理智相协调,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为什么这样干,这样干对自己和他人会产生什么影响。

    矛盾型依恋的人惯用心理等同模式,一旦“感觉”别人对他不那么热情了,就会担心别人要抛弃他,于是以前被抛弃的体验和感受全冒出来了,整个人被这种体验和感受控制,立即“见诸行动”,完全分不清想象和现实,现实检验能力受到抑制。这个时候,别人跟他说什么都没用。这种人想象力很丰富,情绪反应很强烈,就是缺乏“理智”。

    混乱型依恋的人处于“解离”状态,“心灵”已经支离破碎,理智和情感“分裂”了,所以根本不知道自己是什么状况,说一些话也与自己的状况无关,这是假装模式的表现,给人的感觉是心不在焉、言不由衷。

    回避型依恋的人惯用目的论模式,他们压抑了感受,把自己当成工具来使用,不达目的死不罢休。他们也感受不到别人的内心活动,只看别人做了什么;不管别人是不是很努力、很辛苦,只看成绩。

    三种前心智化模式与三种不安全依恋并非一一对应,矛盾型依恋者偶尔也会使用假装模式,尤其是癔症病人,真真假假是很难分清楚的。在混乱型依恋者的身上,心理等同模式和假装模式常常是并存的,一会儿情绪化一会儿很冷静,或者说话的内容与情绪脱节。回避型依恋者也经常使用假装模式,热衷于理论研究,道理一套一套,但与实际脱节。这是因为,回避型依恋者的“理论”侧重于理科,极少考虑情感因素。

    张沛超老师说:心智化与反思能力成正比,一个没有反思能力的人,其心智化水平是很低的……有时候说这家人没有一个是明白人,说的就是这家人的心智化水平很低很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依恋与心智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cehg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