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依恋关系,培养出可以采用反思性的心智化姿态的能力,这个姿态能够带来灵活的注意能力,对新的信息保持开放,并且有能力对同一个体验,从多样的观点去考虑。从而让我们意识到存在一个塑造行为的内在世界,这个世界是表征性的与他所模拟的外在世界有联系,但是绝不等同,反思的姿态也提升了内在的自由感,一种对主观体验具有流动性和柔韧性的觉知此外,还提升了运用个人执行能力的可能性,即有意尝试去影响自己的体验的特质。
作为解除嵌入过程的心智化和觉察。
心智化促进我们觉察自己和他人的主观体验的解释性深度和表征性特质,以这样的方式在我们的一生当中心智化都有可能让我们从内在世界和外在现实的嵌入中解脱出来。
觉察的姿态跟心智化的姿态一样,可以成为解除嵌入和发生改变的有利资源。
这种开放的存在的品质促进了对于患者和我们自己在情绪上最为重要的更高程度的接受性,因此觉察通过加强我们自己的心智化,可以帮助我们提升患者的心智化能力。
在关系的情境中发展,心智化和觉察。
内隐的性质化涉及到从直觉上不断解读非言语的情感线索这是。右脑的特长外显的心智化是一种有意识的过程,它借助左脑解释者的语言资源,有意图的对行为的意义及其心理学的基础进行反思,这常常会使内隐的变成外显的。
确切的说,在一个感到越来越安全的依恋关系情境中,使治疗师的心智化逐渐提高了患者采用心智化姿态的能力,无论这种心智化是内在的还是外显的。同样能够觉察的治疗师,也能利用这个关系培养患者自己觉察的能力。
觉察是有感染力的,在另外一个瓶颈和接纳的人的面前,我们自身更容易感到平静和有那么一点点自我接纳。每当我们既没有把注意力影响已经发生的,也没有影响将要发生的相反而是影响现在正在发生的我们就为患者进行觉察创造了机会。
双螺旋结构:一个临床的例子。
觉察的姿态和心智化的姿态,两者之间的关系就如同一个双螺旋结构,是一会儿会部分重叠在一起的螺旋体,既有汇聚又有偏离,周而复始,心智化和觉察,对体验的了解和反映方式截然不同,但有互为补充和相互交织,而且双方彼此增强。
心智化的姿态和觉察的姿态,两者都能提高治疗师的能力,从而帮助患者更有效的调节情感,感受自己的执行力,并且帮助他们整合之前建立的体验,同时二者也都能提升我们的觉,知和内在的自由,通过让我们识别出心理,在以怎样的方式调节着我们对世界的体验,对治疗师和患者而言都一样。
有意的采取觉察的姿态,不仅把焦点放在患者身上,也放在我自己呼吸起伏声的身体上,让我在自己强迫性的冲动中拥有一些自由去提供帮助,部分程度上是通过促成对当下现状的接纳而提供帮助,而不是通过对现状的阻抗或者改变它的需求。
情感调节和双螺旋结构。
觉察也能够帮助我们仍然更多的感受,因为觉察姿态的实质是按照体验原本的样子,对他全心全意的开放和富有同情心的觉知,包括痛苦的体验。
当我跟求助者相处的时候,有意地采用觉察的姿态,让我能够以一种相对平和的方式与我的焦虑同座,而不是按照它去行动,在这种心理框架下,我能够见到自己的感受。
执行力和双螺旋结构。
个人的执行力是意志,选择自由和责任的同类表亲,觉察的主要是培养患者把自己作为一个注意执行者的观念,也就是一个能负责自己的注意力和聚焦点的人,因此可以对自己的体验施加影响。
整合和双螺旋结构。
只要我们还保持嵌入在与患者一起的火线中,我们就留不出多少空间来获取和整合节理的感受,也留不住多少空间给有待发展的能力,就像求助者哀悼的能力或他体验执行力的能力。
治疗师有意的进行心智化和觉察,与患者有意进行心智化和觉察,是一个整合过程中互相支持的不同方面。
培养觉察。
在觉察的姿态中,这样的注意可以产生一种让人解放的觉知,从而觉知到外在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与发生在我们内心的两者之间的区别。
觉察的治疗师
当我们发现自己的均衡悬浮,以当下为中心的注意,对强烈的感受或僵化的思考所坚持了,我们可以进行心智化,或者就像我们在冥想中所做的那样,可以试图回归到此时此刻,那就是通过成人马上的什么,然后温和的将注意力转向自己的呼吸,或者任何其他的感知觉体验,让我们能够再一次定位自己的注意力。
停下来是为了注意对这一时刻的体验,把促使某事发生或者推动转变的意图放下来,能允许我们只是在而不是去做。
最后让我们和患者坐在一起,想象着我们两人就只能活50分钟,这样做有可能让我们更加彻底的进入当下时刻,这个心理上的小心法常常能帮我把自己落实在此时此刻,把我对治疗性相遇的体验切换到坚定不移的觉察的方向上。
觉察的患者。
首先有一些干预方式,可以把患者的注意拉到此时此刻的体验上,这一刻你感受到身体上的感觉是怎样的?你感觉到了什么?现在你想为自己要些什么?你现在希望从我这里获得什么?或者刚才当你说的一些事儿,我估计你根本不觉得好笑,而我注意到你的脸上有笑容。
第二,我们可以针对培养患者对当下体验的接纳而进行干预,你现在觉察到什么样的感受或者感知觉你觉察到是什么,让你可能不敢去感受吗?然后询问患者他是否愿意尝试着往前移动或者放松进入曾经试图避开的体验,这样做或许很有帮助。
此外我们可以尝试帮助患者理解在他们体验到的事件和他们对这件事件的反应之间的区别,你注意到了吗?只有当你感觉情绪低落的时候,你会认为妻子的加班好像是一种拒绝,你注意到当你的心情不一样的时候,你对他的想法也很不一样吗?
最后我们能够根据自己的领悟进行干预,这些领悟是从觉察提供给我们的体验性的途径中获取的,尤其从那些我们的思想和感受流动布置变化不已的心理事件中,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具体现实。
培养心智化。
通过解毒患者的心理而示教心理解读。
要解读患者的心理,我们必须对患者的内在体验,以身体或者言语给予共鸣反思和准确的建议,这样做事就让患者在我们的心理中看到他自己的心理反应,我们内因的性质化及对患者非言语的线索进行非言语的反应,在这个护卫主体的过程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患者的心智化和治疗师的干预。
多数情况下,尝试以与患者的需求相吻合的方式进行干预,意味着我们对患者的期待要比,他们现在相信自己能做到的刚好,高出一点点。
一般说来,当患者的元认知能力比较强时提供给他们另外可供选择的观点和解释是有用的,更重要的是通过帮助患者识别出行为背后的感受以及这些感受所处的情境,我们能够澄清患者的主观性体验。
富有表达性的对患者的主观体验给予共情也非常有帮助,只要我们的共情不仅仅局限于患者呈现出来的感受,而是延展到患者目前为止,自己还没有能力感受和表达的情绪。
有时候当患者不情愿进行心智化时,我们的反移情主要反映出自己在容忍方面的困难。
处于心理等同模式的患者会把自己的感受和信念等同于现实和真理,作为治疗时,我们与这样的患者在一起的任务,就好像他遇到孩子的游戏当中来的父母一样,内因的跟孩子提供两种观点,这是真的,同时又是假装的,我们需要支持患者保留自己体验的能力,而且我们需要呈现出另外特种选择的观点,在其中企业的复杂性也能被考虑进来。
心智化觉察和治疗师的贡献。
患者的心智化它本身既是一个重要的技能,也是填写患者自传体叙述的一种方式,是患者用来理解自己的人生的故事,就这一点而言信息化促进了自我著述心理。
通过培养这些技能有效的心理治疗促生新的安全体验,让每一个患者都能从中受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