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与刀》读后感

作者: OK妈 | 来源:发表于2019-01-15 17:52 被阅读36次

    2019年读完的第一本书是美国当代社会学家,文化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写的这本《菊与刀》。这本书被认为是现代日本学鼻祖,二战后美国改造日本的指导书,历任美国总统必读之书,是认识真正日本人必读之书。

《菊与刀》读后感

    因为2019年儿子的梦想清单是去日本旅行,本着“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的有文化之旅游方针,老母亲我就从这本“历届美国总统必读之书”入手,打开了了解日本之门。

    菊花是日本皇室的家族徽章。日本皇室代表了日本人的精神,菊花因为其清楚不刻意的形象从侧面反映了日本人对于美的追求, 和的向往,以及对于自然的崇尚。而刀是日本武士道精神的体现,反映了日本人好战不服输的性格。本尼迪克特用“菊”和“刀”这两个词表示了日本人的矛盾的国民性格,并从等级制度、报恩意识、义理、日本儿童的养育方面进行了阐释。

    1.古代日本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尤其是德川家康建立的割据的幕藩体制,统治了日本260多年之久,上至天皇下至贱民,这种等级制度的划分,居然可以让日本人“各安其分”的毫无怨言地生活着,明治维新废除了割据的幕藩体制,恢复了天皇至高无上的统治,开始走向了资本主义道路。

    2.报恩让日本人从出生就背负着不忘记恩的债,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报答,一个家族中父亲是最有地位的其实是长子,刚进门的媳妇,是外来的加入到这个家庭中的,要学着适应这个家庭,达到婆婆的要求,而一旦媳妇熬成婆,就成了家内事务的女王,所有的顺从都烟消云散,仿佛他前半生从未当过唯命是从的媳妇。其中书中讲的一个故事印象最为深刻,是说一个婆婆偷了钱,而不承认,媳妇知道了真相,代婆婆承认了,而后抱着婴儿投河自尽,而婆婆在这一悲剧中应负的责任却无人过问,儿子在尽了孝道后,一个人去了北海道磨练自己的人格。这种有条件的爱让人窒息!

    其次是老师的教导之恩,在毕业多年后,之前老师的关系来找你帮忙,是要重点观照的。其实这些事情在中国也多多少少可以找到些影子。而对于皇恩,是最大的恩债,让人必须报答皇恩。这种对天皇的忠诚可以让二战时日本军人拿着竹枪作战到底,在天皇发布投降诏书以后,会立马放下武器欢迎进驻日本的美国管理者。至此终于理解了之前在影片中看到的日本军人动不动自杀以报皇恩,宁死不投降的举措。

    3.耻感文化:显然日本是以耻为基调的文化,一个人在公共场合犯错后,即使认错忏悔,也不会得到解脱。但只要他的不良行为没有在公共场合暴露就不必懊丧,坦白忏悔是自寻烦恼,因此耻文化里没有坦白忏悔的习惯。三岛女士将在美国生活的中国姑娘和日本姑娘相对比,中国姑娘的安详和沉着与日本姑娘的怯懦和拘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是社会背景所造成的本质差异!总感觉中国也属于耻感文化,看了这段后,感觉中国社会学文化中既有耻感文化又有罪感文化。应该是介乎美国文化和日本文化之间。

    4. 关于义理书中讲的比较啰嗦,现在就记住了日本家喻户晓的47义士复仇尽忠的故事,为了替主人复仇,不惜把自己的老婆卖到妓院,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仇人,杀死岳父,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不惜一切代价的复仇,报答了“义理”,受到了世人和家属的礼待和尊敬,但是他们还需要尽忠,只有一死才能两全,所以47义士集体切腹自杀!而且这些写入小学五年级的教科书,激励着一代代人。还有关于自杀,因为书中写道每个日本人都认为自己可以成为神,我在想这是不是日本人对活着对生命不那么爱惜,动不动就切腹自杀的原因之一呢?

    5. 最后作者介绍了日本的儿童教育,看到这一章,自己又来了兴致,老母亲最感兴趣的就是儿童教育。看到书中写的都是大的孩子看大小的孩子,这和中国的社会有点像,还有在说到日本父母在给小孩子把尿时,我笑了,记得之前看的一些育儿专家说只有中国的父母给小孩子把尿?现在看来真的是卖尿不湿的“专家”说的?呵呵。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养育环境造就人的人格特质,人格特质决定了他们的行为。总以为拘谨的日本人小时候会有苛制严格的训练,其实不是日本的儿童教育在入学前是宽容的,随着年龄的增加入学后约束越来越多,然后长大在结婚前后约束达到了峰值,然后到了暮年,他们又可以不受名誉等的约束。书中总结到日本人的人生曲线和美国人的人生曲线是相反的,日本人的童年和暮年是宽松的自由的,壮年是受约束最多的,而美国人是童年和暮年会受一些约束,壮年是最自由的。而我想到的是在中国,似乎人类曲线是随着年龄的增大一直受约束啊,当然还是壮年时上有老下有小的受约束最多,但是到了暮年退休后,还要习惯性的看孙辈,隔代亲是不是中国特有的情节呢?现在的日本老人据说都和年轻人分开住,认为养孩子是年轻夫妇自己的事情,所以日本的老年人活得更加自如开放,年老了退休了就开始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插花,茶艺,旅游。希望中国的老年人也逐渐的放开,有自由自在的暮年生活!

    通过读这本《菊与刀》让我对日本社会的发展,社会学文化,以及日本人的思维和行为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日本社会发生了很多变化,传统文化是基调,同时通过阅读此书,也让我对中国社会学文化进行了反思,其实感觉介乎日本绝对耻感文化和美国绝对罪感文化的中国社会学文化更好,中庸之道,各得其所!

第一次写读书札记,有理解不到之处,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菊与刀》读后感

相关文章

  • 菊与刀读后感

    看完菊与刀对日本人的性格及特点有一些了解,但总觉得从一个外国人的角度看外国人总觉得有点隔山打虎。对日本不甚了解,但...

  • 《菊与刀》读后感

    最近读了一本有关日本的著作,名字叫《菊与刀》,作者是一个美国的人类学家,这本书是在1944年完成的。当时是...

  • 菊与刀读后感

    日本该是个怎么样的民族呢,又有怎样的信仰,电视上好多的抗日神剧对我们是否有着较多的误导~ 最近看了入敛师这个电影和...

  • 《菊与刀》读后感

    这段时间,断断续续的读完了《菊与刀》。老实说,情节性不强的书,确实乏味。 我没到过日本,没接触过日本人,所以这本书...

  • 《菊与刀》读后感

    我们新一代年轻人应当对待日本的态度 这是一本深入剖析日本人性格的文化经典书籍。 1951年,这本书被列入“日本教养...

  • 《菊与刀》读后感

    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停泊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甲板上,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代表天皇和日本政府在投降书上签字,正...

  • 《菊与刀》读后感

    当我打开《菊与刀》的百度百科时,出现了这样一段文字: 本尼迪克特编著的《菊与刀》是一部通览日本文化、解读其矛盾性格...

  • 《菊与刀》读后感

    世界因不同而精彩! 行为背后是动机,动机受制于体制,体制的软性以文化体现,体制的贯彻依托执行与教育。 以上变成一种...

  • 菊与刀读后感

    《菊与刀》读后感 提纲: 1、写作背景、研究方法(10%) 2、研究得到的日本文化内容(50%) 3、结合我自己对...

  • 菊与刀读后感

    The chrysanthemum and sword. 我看的是清华大学出版社王勋、刘尚毅等编译的版本。这本书实...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菊与刀》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cgd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