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写这篇文章当日(5月28号)收盘,持有的一只医药股——通策医疗,收益率已经50%+了。成本价32块,现价近51块。跟那些翻几倍的牛股比,这个收益率算不得什么,但对我个人投资史来说,还是头一回。看这只股蹭蹭上涨的日子里,惊喜是有的,更多的是思考。
1
先说说跟这只股票的缘分。
大概16年时就陆续买入,记得成本价20出头的样子。16年底,装修需用钱,就取出来用了,倒是没亏,赚了个手续费吧。17年4月,开始陆续买回,股价仍是20出头,接着就是波澜不惊的半年。
到了9月份,头脑发热要去买港股,又把通策卖了换了内房股,仍然就是赚了个手续费。就在卖掉之后的那个季度,股价开始启动,一路上涨到30出头。
18年初,年终奖发了,手头松动一点,毅然开始建仓。1月份上涨了一波,大概有百分之二十收益,然后就是大跌,直接跌到建仓价,于是加仓了几手。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医疗股迎来了一波浩浩荡荡的行情,再加上通策一季度利润超预期,股价高歌猛进上涨到现在的50出头。
2
再说说买这只股票的逻辑。
坦白讲,三个字就可以概括,简单粗暴,就是——抄作业。
对于自己的选股能力,有几斤几两我还是知道的。投资的理论知识连皮毛都没摸到,就读了几本《小狗钱钱》、《穷爸爸富爸爸》之类的简单入门书,大师的著作都还没开始细读。实践知识更是少得可怜,虽说入市好几年了,但是因为本金老是被抽去完成人生大事,故并没有在市场里实打实地经历,中途离场的时候多。
不过,抄作业也还是需要自己的基本判断的。
选股时,会先框定几个行业,主要是房地产、消费、医疗、保险等,基本就是跟人们的幸福生活相关。其中,医疗行业更是我一直比较看好的。逻辑很简单,无论什么时候,人们都需要医疗。而且随着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医疗的需求和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所以就关注了好些雪球里研究医疗股的大v,看他们的文章、持仓、调仓、发言。其中最让我佩服和欣赏的,就是“闲来一坐s话投资”。他的投资理念、知行合一的境界,都值得我长期跟踪和学习。
闲大在过去的近两年里,一直坚持买入通策医疗,这也引起了我的关注。在看了一系列有关文章后,终于决定买入。
3
通策上涨后,心理状态经历了从惊喜到纠结再到淡定的变化。
惊喜阶段。这只股票从微亏到浮盈50%,前后不过半年时间。看着它一路上涨,忍不住没事了就打开账户看看,跟地主家的傻儿子隔三差五要去田间地头瞅瞅一个样。
纠结阶段。就像闲大说的,现在的通策,确实涨得有点夸张,到了一般高估的阶段。开始纠结要不要卖掉,就像朋友说的,我吃到了大部分涨幅,明知道一波调整大概率会来到,干嘛不落袋为安。
好几次都差点打开账户卖掉,最后都忍住了。仔细地思考了一下设定的买入和卖出条件(copy闲大的): 买入是看好这家公司,卖出是股价到了特别高估或者基本面变坏。
如今这家公司基本面并没有变坏,反而有向好的趋势,股价也没有特别高估,怎么都没有卖出的理由。这个时候卖出,反而相当于随意交出了便宜筹码。
向往的投资理念是做价值投资者,陪伴公司一起成长,享受红利,而不是做一个投机者,利用市场趋势赚钱。
于是慢慢来到淡定阶段。
既然决定了不卖,接下来要做的,是忽略股价,专心研究和跟踪通策的基本面。心理上,已经做好了资金随时回撤的准备(刚写完这篇文章,29号就一个接近跌停,叫我预言姐,呵呵)。行动上,积极存钱,如果有合适的回调可以补仓。
这个决定,到底带来收益率如何,只有时间能给我答案。经过这个过程,更深刻地体会到闲大说的,投资是要用约束条件来管住人(大意如此吧)。股市本来就是反人性的,与其寄希望于自己的“神操作”,不如打磨“约束条件”,为自己打造一个成熟的投资体系。
这个投资体系,就是“诺亚方舟”,会载我穿过股市的风和雨,安全地活下来,也许还可以活得不错。
4
除了对买入卖出系统的重新审视,还有一些别的思考。
一方面是体会到本金需要够大的重要性。
我投入投资的总额并不太多,毕竟工薪家庭能拿出的闲置资金就这么多。按比例配置到各个基金、股票、网贷等等后,建仓通策的本金不过就两万多,就算是如今收益率达到百分之五十,赚到的钱不过也就是一万多块。
这点点钱,我纠结个啥?
所以,本金多才是王道啊。哪怕收益率不是那么高,只要基数大,得到的收益也会很可观,心态也会从容得多。
还是安心攒钱、赚钱吧,远离股市的喧嚣。
另一方面,感慨抄作业总归不是上策,最重要最根本的还是得学会分析公司基本面,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不然遇到一只牛股,大概率会拿不住,或者根本不敢下重注。
这次能选中一只不错的股票,真的是运气使然。要想可持续地取得超额收益,还是得沉下心来深入研究一个公司好坏。
把时间作朋友,和好公司一起成长吧。
网友评论